抗击疫情 北京有支重症救治“特种兵”

2020
09-15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抗击疫情 北京有支重症救治“特种兵”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日前在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全国数百万名医务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给病毒肆虐的漫漫黑夜带来了光明,生死救援情景感天动地!

  尤其在重症救治领域,更是生死一线、奋力救援的主战场。可以说,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重症医学对缓解病情、挽留生命至关重要,是降低患者病亡率的关键因素。重症医学介入越早,患者生还希望越大。

  各地在救治危重患者的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医护人员,留下了很多好做法、好经验。比如北京市。8月份,随着1例大连市疫情关联病例和1例境外输入病例治愈从地坛医院康复出院,该市新冠肺炎在院确诊病例全部清零。这背后,有一支重症救治“特种兵”发挥了攻坚克难的作用,功不可没。

 

  三方力量通力合作

  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2月,在北京收治的患者中出现了10余例危重病例。为了更加精准有效地救治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北京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决定成立重症救治分组。

  “2月16日成立当天,我们统筹调配全市专家和诊疗力量,组建了覆盖重症医学、呼吸、循环、中医、护理等多学科的重症救治专家组,抽调骨干力量组成重症救治精锐团队,管理、专家、一线三方力量通力合作,形成了重症救治‘特种兵’。”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主任潘苏彦说,这支队伍的责任和使命,就是最大限度提高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重症救治“特种兵”队伍的核心是“19+N”重症救治专家组和一线救治团队。“19”指的是疫情初期至今长期参与会诊的19位专家,他们各有专长,有的擅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有的擅长体外循环,有的擅长镇静镇痛,有的擅长营养支持。“N”的含义是,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随时请其他专业的专家进行会诊。

  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发生后,“我们又请从武汉保卫战撤回的国家级专家组专家——协和医院的杜斌、朝阳医院童朝晖、中医医院刘清泉、宣武医院姜利进驻到地坛医院隔离病房,与该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刘景院的团队以及随后加入的同志一起,组成了硬核专家组和一线救治团队,中西联手,精心施救,取得了新发地聚集性疫情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零病亡的不凡战绩!”潘苏彦说。

  一线救治团队主要由定点医院医务人员和兄弟增援队伍组成,根据专家组会诊意见,具体执行救治工作。

  四大机制运行高效

  责任到人到岗到细节

  根据新冠肺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高龄老人多、基础疾病重、病情变化快等特点,重症救治分组建起四个机制,责任到人、到岗、到细节。

  一是每日会商会诊机制。专家组对每位重型和危重症患者逐一进行会诊分析,精心制定“一人一策”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指导具体救治工作;制订了气管插管、肺保护性通气、俯卧位通气和体外膜肺氧合等关键治疗策略的标准化实施流程,确保救治的协调性、连贯性和标准化。

  二是每日筛查机制。组织专家以驻点包干方式对定点医院进行技术支持。安排专家每天专责对定点医院收治的所有轻型、普通型和重型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氧和指数等重要指标进行筛检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风险,进行预警和早期治疗干预,防止轻转重、重转危重。

  三是中西医专家协同作战机制。在定点医院实行中西医双主任查房制度,对收治的90%以上患者都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在危重症患者中,中医药参与率在85%以上。

  四是资源统筹调配保障机制。集中调配全市最先进的技术设备资源,共为定点医院调配和新增配置人工膜肺(ECMO)7台,经鼻高流量氧疗机19台、呼吸机70台;调配床旁血气分析仪、床旁血凝分析仪、纤维支气管镜、各类输液泵等设备共3563台。

  用心用情关爱

  医患同心共创奇迹

  新冠肺炎危重患者非常脆弱,治疗需要极其精细,对护理的要求极高。对此,定点医院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很多有效模式。比如佑安医院探索出了“一名主帅,双护士长,三方沟通”模式:一名主帅,以重症专家孙兵为主帅,所有医师贯彻主帅想法,所有护士落实主帅想法;护士混编分组,设置双护士长,确保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建立医生、护士、重症专家组三方医疗沟通机制,主帅、护士长与护理组长参加每日重症专家组会诊,沟通每名患者当日的注意事项及治疗要求,随时调整落实到位。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