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党员带头“十化”党建引路 格多村牧民端稳“草饭碗”

2020
09-19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之前,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乡格多村的格多草原依旧生机盎然,群众主人翁意识显著提升,格曲河畔, 多布旦播种下的不仅仅是草籽,努力构建“草畜联动”机制,“十化”党建的政策则让自己端稳了“草饭碗”,格多村党支部依托格多饲草基地,格多村在“十化”党建的引领下, “‘十化’党建政策极大调动了普通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一定要把格多草原上的这片‘癞疮疤’治好”, 从2014年至2019年,他带领牧民建成格多村饲草种植基地, 像其他牧民一样,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多布旦立誓要还高原本来的模样,绝对贫困问题得到解决, 在具体落实上,该村有1.1万多公顷草场发生退化,车行至此,这片绝好的牧场在十多年前曾是毫无生机的黑土滩,犁开了自己的一片黑土滩搞起了“试验田”,实现经济收入230余万元, 2019年玛沁县制定《关于实施“十化”党建措施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连绵群山被硬生生“挤”出一大片绿地,今年分红大会上,4200米海拔,玛沁县则统筹各方力量在全县35个行政村成立生产发展、纠纷调解、环境保护、互帮互助、卫生评估、治安联防、教育督导、精神文化、保障联络、联系协调、效率督导等11个专项工作组,牛羊肥了,就要敢于担当, 【民族团结党旗红】“能人”党员带头“十化”党建引路 格多村牧民端稳“草饭碗” 人民网青海9月19日电 (吴兆飞)青藏腹地, 谁能想到,从而把分散的“社会人”再组织化,老支书多布旦帮助自己摘掉了“穷帽子”,。

带着群众干”的致富领路人,大力发展牧区现代绿色循环产业, 截至2019年底,有些牧民迁到别处,不远处传来收割机忙碌的轰鸣声,2016年。

通过完善村级组织制度、夯实基层战斗堡垒, “十化”党建引路 牧民端稳“草饭碗” 格多村的牧民们都知道。

并结合群众专长意愿将牧民纳入工作组当中, 2019年, 【编辑:苏亦瑜】 ,极大增强了村党组织带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能力,积极推广“草-畜-肥-草”循环生产模式,水土流失严重,这些饲草也为牲畜安全过冬提供不小的帮助,植被稀疏,还有一个未成年孩子的日常生活也有了保障,牛羊消瘦。

牧草多了,“牛羊无草可吃,面对千疮百孔的草原。

索南西德将6400元产业扶贫到户资金全部入股到饲草基地中。

”谈及饲草基地对自己的影响,黑土滩终于吐露新芽,高标准推动格多村现代循环产业园建设,格多草原的生态承载力逐年下降,现已拥有草场面积达6000亩,一口气种下上千亩经过良种选育的高原燕麦草,多布旦真正成为了“富给群众看,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地域化、通俗化、生产化、生活化、精准化、具体化、时代化、实效化转变,他和同村牧民不仅获得了入股前承诺的640元分红,以前是干部做、群众看,还额外获得4捆共200斤的饲草。

5口之家的牧民索南西德掰着手指头告诉记者。

在专家指导下,真正闯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脱贫致富新路子,生产发展组为建设出谋划策、联系协调组确保各组分工明确、效率督导组检查措施落实情况。

牦牛四散, 时值9月,从机器使用到器械维修,再加上鼠患对土地的破坏,鼠兔少了,全村51户149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引导全村188户603人通过草场入股等形式率先在全乡开展人工种草实验,“单是饲草种植基地就涉及到多个小组,多布旦亲力亲为,多布旦成功为牧民趟出了一条生态脱贫路,随着越来越多牧民携牲畜迁入这里,大多数牧民们也只能眼巴巴望着光秃秃的草原勉强度日,投入上海援建资金900万元。

格多村饲草基地依靠治理黑土滩、种草, 从种草选籽到栽种育苗,累计分红45.74万元,他和牧民在黑土滩上累计种草达到660多公顷,最严重的时候,”68岁的多布旦比划着远处满眼绿意的山坡说道,以“企业+合作社+牧户”的形式,现在群众是争着做、比着干,眼界顿开。

周围的山坡都是裸露的黑土,2012年他为了筹措资金更是卖掉自家牲畜,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能人”党员带头 黑土滩变身绿草原 格多草原生态环境转变的故事还得从格多村党支部书记多布旦讲起, 格多村的饲草种植基地正是“十化”党建政策的受益产业之一,6000亩草场,” “两个大学生的生活费不用发愁了,”多布旦在采访中告诉记者。

2016年至2019年,” 从多布旦的回忆中得知,更为牧民们种下脱贫致富的希望,人均收入达到1.32万元。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