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浅瓜头鲸救援72小时全记录:终将回归自然

2021
07-09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十二头瓜头鲸被困在了滩涂上。

  7月6日,浙江台州,正夏的阳光炙热。头门港海域北洋坝,瓜头鲸黑色的尾巴和背鳍在淤泥中晃动,溅得旁边的渔民身上都是泥水,鲸背部的排气孔上不断发出“噗噗”的声音。

  数百人涌入这处泥潭中。已有三头鲸死亡,救援争分夺秒。

  这是人类救援数倍于己的海洋哺乳动物。人们合力将鲸一头头推入附近的水坑中,再徒手刨坑,试图将水坑挖得再深一些;他们搬来竹竿和塑料薄膜,为鲸支起“遮阳伞”;有人把鲸的身体摆正,确保排气孔露出来,让它们能正常呼吸。  

  大型机器驶入海边,6日下午,这些鲸被吊起装车,运输到附近的海水养殖场和海洋世界暂养。

  它们仍将回归大海。

  6日、7日夜间,已有六头瓜头鲸被运到水深大于15米的外海放生。不幸的是,有两头鲸在放归途中死亡,专家猜测或系应激反应导致;到了8日,最后一头暂养的鲸状态不容乐观,救护组仍在全力抢救中。

  驯养师孙翊菡曾陪伴照顾两头瓜头鲸20多个小时。放归入海时,她看到两头鲸没有立即离开,而是转过身来似乎望着人群,在海面停留了一会儿,最终没入无尽大海。“它们可能也舍不得我们,但毕竟大海才是它们的家,它们终将回归自然,回到同伴身边。”

  “它们是海的儿子”

  当天左小东最早发现了滩涂上的异样。

  7月6日,他和同事结伴来北洋坝钓鱼,正走在头门港大坝上,远远看过去,海面上似乎有“东西”漂浮着,像是树桩,但又隐约在动。那会儿还不到早上8点,海水未退,不断向滩涂上拍打着浪花。

  有渔民正在滩涂上弯腰捡拾贝壳。他们似乎也注意到异样情况,起身直直盯着海面。

  海水很快退了下去。

  滩涂的淤泥地上出现几条“大鱼”。它们有两米多长,背部呈黑灰色,七倒八歪地“躺”着,背鳍侧歪着,尾巴翻来翻去地挣扎,背部的排气孔上还发出“噗噗”的声音。

  “应该是鲸!它们搁浅了。”左小东和同伴们惊呼。他们数了下,搁浅的鲸在十头左右,急忙报警。

  正夏的清晨,太阳高照,气温已接近30℃。

  鲸身上的水分很快就被晒干。凭着直觉,左小东和渔民们用自己带来的桶盛水浇在它们身上。他们试图将鲸拉到低洼有水的地方,“感觉鲸得有四五百斤重,我们十几个人推一条,都有点吃力。”

  几个渔民拿着锄头,给鲸挖出更深一点的坑,当坑里出现水后,锄头不灵活了,大家就只能用手刨。左小东把手机扔到一边,光着脚走进淤泥,也帮着一起挖坑,两只脚被藏在泥里的贝壳划满口子。

  上盘派出所民警很快赶到了现场。不久前,他们刚刚接到多个报警电话,都提及有几条和海豚、鲸一样的“大鱼”,在头门港海域北洋坝的滩涂上搁浅了。

  “当时还以为只搁浅了两三头鲸。”上盘派出所民警沈龙龙说,发现数量有十多头后,所里几乎所有的民警都出动了。30余名民警带着救援绳、救生圈、耙子、毛巾等,驱车来到现场,救援中,沈龙龙发现已有两头鲸死亡,随后又有一头鲸很快死亡。

  “当时老百姓已经开始挖坑了,我们也想挖一条沟,把其他鲸挪到比较低洼、水多的地方。”他们带来的工具也不太好用,民警也跟着用手挖。事后才发现,他们的手指甲盖里全是泥,根本洗不干净。

  上盘镇党委副书记吴欣俊也接到了镇里分管农业的同事电话,“他当时说有海豚搁浅,我赶紧过去了。”到了现场,他很疑惑,“这颜色和电视上不一样,海豚没这么黑吧。”

  搁浅的到底是什么,专家们也争论很久。

  在场的专家曾提出,它是领航鲸。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郝玉江给出否定答案,领航鲸的头部凸出圆润,而这些鲸的头部像一个长头形的瓜。“它们的吻边缘有一头白边,牙齿比较尖细,再看背鳍形态,也是类似瓜头鲸的特征。”

  当这些鲸的吻和底部全露出来后,专家们最终给出定论,这是瓜头鲸,是一种群居性极强的鲸类,属于大洋性的深海域物种。

  但对于上盘镇的渔民来说,无论是鲸还是海豚,它们只有一个名字:海子。

  “海子”是什么?吴欣俊后来才听明白,“他们说这些海豚、鲸是好的,有灵性,它们是海的儿子,一定要把它们救起来。”

  “陆地”暂养

  上午10点,海边阳光越发炙热,气温已接近35℃,滩涂坑洼里的水不流动,越发变烫。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