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珠海7月16日电 (记者 邓媛雯)16日,记者从“兴业快线(南段)项目石景山隧道施工段透水事故”第二场通报会上获悉,目前,救援工作正紧张有序、科学推进,通过采取对透水点进行围堰、强抽与涵管放水相结合等措施降低水库水位,救援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隧道内水位正在持续下降。专家表示,在救援过程中,遇到一些新情况和困难,影响救援进展。
据了解,珠海兴业快线(南段)项目石景山隧道施工段透水事故发生后,国家有关部委及广东省、珠海市各级高度重视,现场救援指挥部成立了专家组,国家专家3名、广东省内专家4名、企业专家15名。专家们根据现场的地质、水文和作业环境等因素编制了通风、监测、清淤、地表回填注浆等抢险救援作业的工作方案,为抢险救援提供技术支撑。
石景山隧道口抽水机仍在不停工作。 陈骥旻 摄
广东省专家组专家李丰果介绍,目前救援存在的困难,第一是地质复杂,存在风化槽及裂隙富水带,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力联系密切。事故发生时,右洞塌方在隧道洞顶与水库底之间形成“漏斗”状坍腔,导致水库内储水迅速涌入隧道。石景山隧道为下坡施工,右洞涌水后,通过横通道,水流入左洞。地表及地下水不断渗流进入隧道,大大增加了抽水量,影响了抽水进度。
同时,隧道内空间狭窄,作业现场情况复杂,能同时作业的泵车数量受限。此外,由于消防车等救援设备是柴油发动机,易产生一氧化碳,导致隧道内一氧化碳浓度易超标,最大超标达数倍,使得救援人员不能在隧道内长时间连续工作。
其次,积水抽排后,有大量泥沙沉淀,清理存在一定困难。随着抽排的积水越来越浑浊,可能需要更换为泥浆泵,会影响救援进度。
装载着电缆线的拖车正缓慢驶向石景山隧道口。 陈骥旻 摄
“针对上述困难,我们按照‘上堵下抽’的原则,提出了地表回填注浆、加强通风、监控量测、清理泥沙等抢险救援作业的举措。”李丰果表示,地面回填并注浆,先采用灰土及混凝土回填,再注浆,起到三个作用:加固地层、隔断向隧道的渗水通道、稳住洞内开挖面附近的堆积体,可有效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记者在该事故发生附近的白莲路口看到,目前白莲路仍处于交通管制状态,社会车辆禁止进入,通信器材运输车、电力应急发电车、120救护车等不少紧急救援车辆停在白莲路上待命,同时,装载着电缆线和其他应急设备的拖车正被陆续放行,缓慢驶向石景山隧道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