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北上朔云间
朔色长天,白云悠悠。
一道黄飘带,嵌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上。
“几”字一撇处,大河滔滔,旖旎北去。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并赋予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职责使命。
“宁夏坚持从‘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和‘千秋大计’的战略高度,主动服务国家大局,义不容辞建设先行区、坚定担当时代新使命。”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润儿说,一年来,宁夏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把保护母亲河、建设先行区作为重中之重,举全区之力推动先行区建设实现了起步有力、开局良好。
全局谋划:形成“1+N+X”政策体系
——短期在“点”上有关键突破、中期在“线”上有显著成效、长期在“面”上有重大成果
在宁夏,何谓“国之大者”?
深刻认识宁夏在国家战略中的生态定位,建设好西北生态安全屏障,既是宁夏的“国之大者”,也是开展先行区建设的底层逻辑。
“处于青藏高寒、西北干旱、东部季风三大气候交汇过渡带上的宁夏,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节点、生态屏障、生态通道,联动着全国气候格局、护卫着华北生态安全、改善着西北局部气候。”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主任李郁华说,自治区党委从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的生态定位、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高度,全面系统进行顶层设计,推动形成“1+N+X”规划政策体系。
“1”即《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2020年7月由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提出了“五区”战略定位和“一带三区”总体布局,确定了10项重点任务,清晰立体描绘出先行区建设路线图、施工图、作战图。
围绕“1”确定的战略定位和总体布局,一系列“N”和“X”接续出炉。
黄河,贺兰山、六盘山、罗山,这“一河三山”是宁夏的重要生态坐标,也是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主要构成单元。
按照推进贺兰山生态区域向南延伸、六盘山生态区域向北拓展、罗山生态区域向四周延展的目标,宁夏编制了《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2020-2025年)》,分年度、分区域、分圈层谋划7大类99个工程项目,建设规模72.78万公顷,概算投资186.42亿元,涵盖宁夏3/4的国土面积。
李庆,一位贺兰山“守山人”。16年日复一日深山巡护,让他能从小动物的“表情”中读出自然环境的变迁:“煤矿关闭了,人类活动退出了,就连岩羊、马鹿、蓝马鸡出山溜达,也不像过去那么慌张了。”
近几年,宁夏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00亿元,对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内169处人类活动点进行治理,83处矿业权全部退出,保护区外围重点区域11家煤矿关闭退出,20处遗留矿坑和无主渣台完成整治,生态自愈能力显著提高。
与此同时,国土绿化和湿地保护修复、水安全保障等各类专项规划多线程推进,“先行区促进条例”的立法工作也已启动。自然资源部等国家部委出台专门支持意见,为宁夏先行区建设送上政策“大礼包”。
宁夏先后召开4次先行区建设推进会,对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基础设施、改革创新等关系全局的重点任务作出部署,特别是紧紧扭住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四项关键改革精准发力,通过“四权”改革破解难题、激发活力。
转型发展: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强化创新驱动,精选“九大产业”,攻坚“十大工程项目”
一个人可以养多少只鸡?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一个“蛋鸡工厂”给出的答案是:11万只。
“如果不是依托世界先进的全自动化设备,11万只鸡每天产的蛋,从早忙到晚都捡不完呐。”企业负责人陈景新说,鸡粪通过管道封闭运输到有机肥加工厂,为周边的冷凉蔬菜等特色作物提供优质肥料,既避免了环境污染,又增加了土壤肥力,实现了种养产业间的良性循环。
宁夏是唯一一个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生态脆弱、水体污染等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建设先行区,必须从源头上转方式、调结构、换动能,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通过对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发展前景进行深入分析,宁夏梳理出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绿色食品、清洁能源、葡萄酒、枸杞、奶产业、肉牛和滩羊、文化旅游9个重点产业。
7月10日,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在宁夏挂牌,这是我国首个特色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