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河西村:农产品特色+红色故事开创致富路

2021
07-20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板栗、油茶、猕猴桃、香菇这些宣化店镇特产,以及“牵肠挂肚汤”、“农家烧麦”、“珍珠花煲”、“宣化炒饭”这些特色小吃,如今伴随着红色旅游项目的发展,开始走出宣化店,走向全国。

  吃出特色,行出红色  

  尝尝红军吃过的菜,走走红军走过的路……在湖北省孝感市宣化店镇河西村,这已经成为了当地一大特色旅游方式。

  解放战争的第一枪在这里打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在这里起飞。这里还诞生了16位开国将军,留下了周恩来、董必武、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史诗和光辉足迹。

  利用好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业,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

  宣化店镇以建设红色旅游小镇为目标,大力发展支持产业,从吃、住、行等方面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宣化店镇河西村党支部书记吴成意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2015年之前,我主要精力都是在搞自己的产业,中药材种植、开挖掘机、冷酷租赁,一年能赚二三十万块钱。2015年行政村改革后,镇党委让我担任村支部书记,我一方面利用自己的中药材合作社吸纳贫困户20多人从事中药种植;另一方面号召党员带头,积极发展草莓、猕猴桃、板栗等水果种植业,发展草莓采摘旅游项目,让大家把能赚钱的本事都使出来。”

  河西村脱贫代表高勋银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在家创办了农家乐,做纯正的土家菜。凭着妻子高超的厨艺和政府的支持,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来他家吃饭。

  高勋银说:“这几年红色旅游搞得好,客人来的多,我这里每天都有三四桌生意,一年纯收入能达20多万元。”

  不仅高勋银一户,周围村民看到老高一家生意越来越红火,也都纷纷向他取经,开办农家乐。据悉,目前整个河西村已经有5家农家乐。

  还有依托红色文化开办的红色茶餐厅和红色旅行社,为当地红色旅游做好后勤支持。

  红色茶餐厅老板陈锋表示,看到镇上旅游业搞得好,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就把餐馆从县城搬了过来,投了100多万,解决了12人就业。

  近年来,宣化店镇中原突围景区每年接待游客约50万人次,旅游拉动收入超过百万元。村里有了自己的产业,村集体收入每年超过6万元,村民人平均收入达到1.6万元。

  “未来,我们要将红色文化动静结合起来,让游客重走突围路,了解当时红军作战的真实环境。”宣化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潘攀说道。

  吸引年轻力量,助力红色品牌外销

  在河西村创建红色旅游小镇的征途上,不乏年轻人的身影。

  90后宣化店镇党政综合办公室主任杜龙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返乡为自己的家乡做贡献,走向基层,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也能借此了解来自民众的声音。

  宣化店镇助农产品店老板詹雷也选择了返乡创业。他介绍,以前在信阳、武汉等地做生意轻车熟路,一年赚四五十万很轻松。现在开这个店,投入近200万,目前收益刚起步。“但我坚信选择是对的,我们年轻人就应该回乡创业,担起这份责任,帮助乡亲们建立农产品营销服务平台,引导农产品快捷进入市场”,他说。

  除此之外,宣化店镇还与多个高校合作,对接沟通红色教育,签署战略协议。还与高校食堂合作,增加农产品销路……

  潘攀表示,依附基层党组织,发现所需人才;利用发展前景凝聚人才;通过真心实意的关心和帮助留住人才,是宣化店镇吸引年轻力量的三大“法宝”。

  “将宣化店镇打造成真正的红色旅游小镇,让全世界人知道这里,这是十分振奋人心的!”

  截至目前,中原突围景区已获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多项荣誉,成为这里最具代表性的红色名片。

  目前,作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的试点村之一,河西村正在紧锣密鼓地规划和建设中。新的河西村本着“红”“古”结合、生态宜居、运营前置、机制保障的原则,重点打造鄂北风格民居、新四军大食堂、传统古作坊、突围路等核心景观,让河西村变得更生态、更特色、更宜居。

【编辑:田博群】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