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检“神探”崔道植:他用“火眼金睛”书写矢志报国的传奇

2021
07-26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七一勋章”获得者丨痕检“神探”崔道植:他用“火眼金睛”书写矢志报国的传奇

  新华社哈尔滨7月26日电题:痕检“神探”崔道植:他用“火眼金睛”书写矢志报国的传奇

  新华社记者梁书斌

  他是一个传奇,屡破惊天大案,检验痕迹物证7000余件,无一差错;他是一个标杆,把对党的忠诚,浸润到每一起案件的侦破,从不计名利得失。  

  他是“七一勋章”获得者崔道植。从旧中国衣食无着的农家子弟成长为新中国首席痕迹检验专家,87岁高龄的崔道植对党和人民深怀感恩之心:“只要我的眼能看、腿能动,我就要为党的刑侦事业工作到最后一刻!”

  重大案件的“定海神针”

  【一枚弹壳,侦破震惊全国“白宝山案”】

  “我这60多年办理枪弹案子,在办案中,随时收集各种枪弹痕迹特征。这些经验会派上大用场。”崔道植说。

  凭借超群的技术、多年的实战经验和严谨的作风,崔道植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被公认为中国警界重大疑难刑事案件痕迹鉴定的“定海神针”。

  袭击军警、持枪抢劫杀人……“白宝山案”曾经震惊全国。1996年和1997年,北京、新疆两地相继发生枪案,除了现场残留的几枚弹头和弹壳,别无线索。案件迷雾重重,社会上惶恐不安。

  公安部急调崔道植赶赴乌鲁木齐。

  作为中国最早研究枪弹痕迹的专家之一,崔道植在弹壳与弹头中辨别纤如发丝的弹道痕迹,练就了独门“绝招”。

  对着案发现场遗留的弹壳和弹头,崔道植反复调试灯光角度,研究了一天一夜,终于,他在弹壳抛壳挺右下角发现了细小的横线。这是“八一式”步枪发射子弹留下的痕迹。

  这个发现让案件的侦破峰回路转。

  崔道植和同事最终得出结论:北京、新疆的弹壳为同一支步枪发射,可将两地案件并案侦查。疑犯很可能是曾在北京犯罪后被送往新疆的服刑人员。

  犯罪嫌疑人白宝山的情况与刑侦专家的判断完全相符,案件最终告破。

  【“崔道植”三个字,成为一线刑警“定心丸”】

  “他能让疑难物证拨云见日,让悬案、积案起死回生!”崔道植的同事们这样评价他。

  有大案或棘手问题难突破时,一句“请崔道植来”,成为一线刑警的“定心丸”。

  2002年,黑龙江省一县城母子两人在家中遇害,现场只遗留下半枚带血的指纹,多家权威鉴定机关均得出“指印特征少,不具备认定条件”的结论,当地警方无奈向崔道植求助。

  对这半枚血指纹,崔道植用自己研究的痕迹图像处理系统进行了修复处理。经反复观察检验,认定当时的嫌疑对象作案证据不足。

  经排查,当地警方又向他提供了几十名嫌疑人的指纹。崔道植最终在一个嫌疑人的左拇指印中,发现数处特征点与现场物证符合。在证据面前,犯罪嫌疑人只能招供。

  张君特大系列抢劫杀人案、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沈阳运钞车抢劫案……在崔道植的参与下,一个个惊天大案的谜团被解开,一张张罪恶的“画皮”被撕下。

  忘我工作的“神探”

  【将“精致”做到“极致”】

  1951年,崔道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指导员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推荐给他。书中以保尔·柯察金为代表的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影响了他的一生。

  1955年,崔道植被从部队选调到黑龙江省公安厅。凭借忘我的工作精神,他从普通的刑事技术人员,逐步成长为刑事技术处处长,公安部首批特邀刑侦专家。

  “刑事科学技术工作,来不得半点疏忽和草率。对待每个案件、每个痕迹、每个线索,我一定做到一丝不苟、小心谨慎、求真务实。”

  崔道植看过的子弹、指纹数以万计,出过的现场不计其数,“看痕知枪”“观弹知人”的眼力和经验的背后,是超出常人多少倍的付出。

  1991年发生的“贾文革特大杀人案”是黑龙江迄今最大的杀人案,41人遇害。

  崔道植带领同事,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连续工作20多天。他们将犯罪现场屋里的炕灰、院内的垃圾堆都仔细筛了个遍,不漏掉任何一个罪证,为搞清楚案发经过、查明受害者的数量和身份提供了重要依据。

  【退而不休,老刑警身上的忘我奉献精神】

  退休后,崔道植被返聘到省公安厅刑侦总队。

  2017年初,哈尔滨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支队副支队长李新明带着一份刑事案件的指纹样本登门求助。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