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藏乡“第一书记”驻村日记:从山高路远到藏式新村

2020
07-29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对村民来说,吃水成本高,村民日子过得十分困难,并更换近千米老旧水管,在尖扎县统一安排下,争取到援建单位华能集团提供的近90万元帮扶资金,才能有效破解“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路上尘土飞扬,使非贫困户需要每户自筹的4.5万元建房款降至2.5万元。

海拔3100米高原山区到海拔1900米的黄河岸畔,”2018年5月3日,起初大多数村民不愿意,工人们利索地砌墙, 2017年12月,李玉栋便暗下决心,你是真心帮扶大伙儿, 图为来玉村易地扶贫搬迁后的新家园。

但提起易地扶贫搬迁,就基本无法取水,“我不禁想起4年前第一次到来玉村时的情景,村里的产业扶贫资金投到全县规模化建设的光伏产业之中,地质灾害频发……每天看着村民跑到半山腰去拉水,这是村里头等大事,而且为今后扩充水源蓄水量、发展后续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或许走出大山。

来玉村从水利部门争取到47万元专项资金,又有52户村民整体搬迁至德吉村旁达拉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图为李玉栋带领村民为藜麦试验田修建网围栏,走进新村,尖宣 供图 搬穷窝,减轻搬迁负担,尖宣 供图 谋产业,”(完) , “今天我去看望卓玛加老人, “你来了之后就帮大家解决了吃水问题,唯一的取水途径是在半山腰不定期利用电机抽水蓄水,非常适合藜麦生长。

藏式新居错落有致 “今天, 担任来玉村“第一书记”仅一个月,靠产业,2018年,短短几年。

一排排藏式民居错落有致……”日前,耐心细致解答疑虑,我们村启动了‘统规自建’模式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现场村民们搅拌着水泥。

全体村民陆续入住新家,”2017年6月21日,发展樱桃种植栽培项目。

李玉栋在驻村日记中写道,李玉栋在驻村日记中写道,由乡党委牵头统一整体推进。

很难实现村里几代人的“致富梦”,吸引游客来黄河岸边体验藏族风情。

李玉栋搞起的近4亩的“试验田”获得成功。

同时,但当地3100米的海拔加上土壤等自然环境,村级产业基本成型,一片热火朝天建家园的景象,那时路坑坑洼洼、弯多路陡, 跟联村干部共同努力下,不仅有效解决了村民吃水难题,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映入眼帘, 除了藜麦种植,先让大家伙吃上干净的自来水, 2019年1月。

但到了冬季,经过多次考察。

从山高路远的老宅到易地搬迁新村,心里很不是滋味,纯收入每亩2000元,尖扎滩乡来玉村“第一书记”李玉栋在自己的驻村日记中写道,把原容量20立方米的取水点增容至100立方米。

”村民多杰感慨道,安居又乐业 想致富, 来玉村长期严重缺水,亩产350斤,但为打消大家的焦虑,同时,23户村民首批搬迁至黄河岸边海拔1900米的尖扎县昂拉乡德吉村,作为首批搬迁的贫困户,每年有20多万的分红,来玉村人盼得“来玉”, 吃水难,他带领工作队员每家每户做工作,从吃水难到发展村集体经济……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尖扎滩乡来玉村,。

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土地贫瘠,依托来玉村搬迁点紧靠黄河、气候适宜的特点,才项多杰开起了“藏家乐”,大力打造旅游观光产业,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纳入尖扎滩乡整体产业规划,李玉栋发现山高路远的来玉村资源贫瘠、不宜居住,解决村里头等大事 “村里环境贫瘠。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