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贫困小山村变身脱贫奔小康“样板村”(2张)

2020
07-29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盛夏时节,走进山西沁县漳源镇北安家岭村,看到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被浓郁的绿色包围。

  以前的北安家岭村不是这样。离浊漳河西源不足5华里,却吃不上水;村里上万亩山地,光秃秃一片;6个自然村,没有一个村有条像样的路……移民搬迁,合并成安家岭、堡则沟两个自然村。全村共有107户310口人,世代居住在这半山腰的乡亲们,日夜梦想着改变。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北安家岭村聚焦脱贫攻坚,着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造,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红色旗帜引领好发展

  “高兴,这几年日子过得像做梦似的,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真是一天一个样。”今年86岁的李粉兰说。2019年,易地搬迁她住上了新房,家里添了电饭煲、电磁炉、冰箱等,烧柴的炉灶已经废弃了,之前储备的柴火还没烧完,堆在房间一角。

  从贫困到致富,从来不是一步之遥。村民魏保清说,以前一家人主要靠务农为生,当时的要赡养老人抚养孩子,一家人全靠他务农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经常入不敷出。现在好了,易地搬迁住进了三居室,交通便利了,小康路上更“有奔头”。

  见到驻村第一书记魏巍时,他正驾驶拖拉机帮村民运农家肥。自下派到这里,从清理庭院,到果树剪枝、科学育肥、驾驶拖拉机,扶贫路上魏巍成了“多面手”,他也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扶贫路上的“暖心干部”。

  “党建+”让更多党员干部冲在脱贫一线,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北安家岭村聚焦脱贫攻坚,着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造,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秦超 摄

  薪火相传接力谋发展

  多少年来,北安家岭村都被封闭在深山里。2017年,挖掘机、铲车、搅拌机的轰鸣打破了山村的宁静,几个月后,2条明晃晃的水泥路一条从北安家岭至208国道,一条从北安家岭村到堡则沟村,共计3.1公里的路一改过去封闭落后的面貌。

  作为北安家岭村党支部书记,今年79岁的赵庆怀在当地是人人皆知的“老愚公”。

  1973年,赵庆怀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就和这个小小的村落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干了一辈子,也就是造林、修路、通水这三件小事。”看着村里整洁亮丽的环境,赵庆怀脸上写满了笑意。

  过去五年,北安家岭村集中力量攻坚,加大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夯实发展基础。五年来,该村累计建成通村水泥路3.1公里,安全饮水全覆盖,所有村民组均已通有线宽带以及4G网络信号。水、电、路、网、活动场所、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强力推进,户容户貌全面改善。数十年如一日造林绿化,给村里带来的是满山的苍翠、优美的环境。

  多元产业带动促增收

  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北安家岭村6个自然村通过移民搬迁整合为安家岭、堡则沟两个自然村。2017年,北安家岭村被确定为市级深度贫困村之后,镇村两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群策群力、强力攻坚。长治市政协主席许霞始终把贫困群众的生活冷暖看在眼里,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思所盼记在心里。一年来,她先后五次来到北安家岭村指导脱贫工作。

  为尽快找到“造血”良方,许霞与支村“两委”一起研究探讨,最终决定安装100千瓦光伏扶贫电站。对于缺少劳力和资源的北安家岭村是最可行的产业项目,是可持续的“造血项目”。

  赵庆怀介绍,“一度电能挣3毛钱,一个季度就能收入1.5万元左右,真正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光伏发电既节能环保,又收益稳定,而且不占耕地,利用空闲的地方就可以创造利润,真是‘绿色银行’。”

  立足北安家岭村情实际,针对村集体产业薄弱、贫困农户增收渠道单一的境况,村集体还投入25万元产业资金购买种牛入股合作社,成立了space奶谂Q?匙ㄒ岛献魃纾?�2018年开始的40多头牛到现在的100余头牛,带动集体经济发展。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