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食品”能买吗? 中老年居民是购买“主力军”

2021
07-28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临期食品”能买吗? 中老年居民是购买“主力军

  每次逛超市时,拿起手边的商品,一看快到保质期了,你是不是立马把它放回货架上或者找到保质期更长的替代品?近日,苏州姑苏区吴门桥街道在辖区29个社区开展了主题为“你是否会购买临期商品”的调研,邀请了周边社区近180位居民共同参与。

  超7成居民不愿购买临期商品

  调查结果显示,在近180名调查对象中,超7成的居民不愿意购买临期商品,他们大多担心临期产品的质量可能会下降,导致使用效果不佳,危害身体健康。大部分人认为,离保质期越远的商品代表着商品新鲜度、商品安全性和商品质量更加有保障,而临期商品却恰恰相反。同时,其中还有17%的居民有囤积产品的习惯,所以他们往往选择离保质期远的商品,基本不考虑临期商品。  

  中老年居民是购买临期商品的“主力军

  在“有购买临期商品意向”的居民中,中老年居民占据70%左右,他们表示,临期商品打折促销力度大,可以省下不少钱,买回去在到期前吃完,应该没什么问题。超4成居民表示,会有目的性地前往指定货架购买临期商品。在产品类别中,生鲜蔬菜是他们的首选,将近占6成,其次是零食饮料、清洁卫生用品、乳制品和面包。

  家住盘溪第二社区盘南公寓的居民洪素英是购买临期商品的“老主顾”了,她前往周围大型超市买菜时,会特地关注临期商品,特别是临期商品中的饼干、麦片等粗粮类产品。据洪阿姨介绍,临期商品和特价商品在超市是有固定的位置售卖,而她注意到,有些特价商品可能是因为外包装有所破损才会低价出售,两者略有不同。她近期刚在超市购买一瓶打折后6元的罐装粗粮,要知道这瓶粗粮原价可是58元。她说,这个价格可是相当便宜,虽然距离保质期只剩1个月,算了一下,自己每天要吃,仍然值得购买。

  临期商品虽然安全,但购买时仍需注意

  近期,吴门桥街道以“临期商品”为话题,组织工作人员和居民一起开展了大讨论,引起了大家的热烈回应。四季晶华社区居民彭智慧对临期商品持有“不排斥但是还要有所忧虑”的态度,她表示,每次逛超市的时候,如果能遇到正好自己需要的、近期就会使用、正在打折的临期商品才会购买。同时,她也表示,自己乐于接受的临期商品是面包店里晚间打折的当日面包。

  街道工作人员告诉居民,临期商品不等同于“过期商品”,而是指即将到达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属于安全商品的范围。在此期限内,产品是具有安全性的,完全适用于销售。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经营者需要告之并单独出售。记者了解到,不同种类的商品对于“保质期临界”有不同的规定:如标注保质期1年以上,临界期为到期前45天;标注保质期6个月-1年以下的,临界期为到期前20天。

  “正确引导大众对临期商品的认识和规范出售临期商品的根本目的是减少生产浪费,维持生产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姑苏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吴门桥分局工作人员表示,自2021年4月29日实施的《反食品浪费法》中明确规定:“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将加大对临期商品的管控,把临期商品的安全风险保持在可控范围,监督经营者规范销售临期商品,让居民对临期商品“买得安心、用得放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晓青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