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黄河源生态体验活动的见闻与思考

2021
08-07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看,国家公园的全新打开方式——来自黄河源生态体验活动的见闻与思考

  光明日报记者 张蕾

  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位于黄河源区域,2019年前,这里是国家级贫困县,最重要的脱贫方式是旅游开发。但过去大众旅游的模式不可持续,因此被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于2018年叫停。

  云享自然注册于青海省玛多县,被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授权开展国家公园生态产品特许经营,通过“企业+社区+政府”的模式,依托黄河源当地社区开展牧民参与式商业项目,为公众和国家公园访客提供生态体验产品和服务。  

  2021年5月,记者随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云享自然等组织的黄河源生态体验团队,深入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腹地,对未来国家公园生态体验的开展方式进行实地探访。

  1、找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反应罐”和“催化剂

  自然保护与当地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国家公园建设需要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如何协调国家公园体制建立中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在共抓大保护的同时形成生命共同体,也决定了国家公园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更影响着国家公园能否可持续地从保护与发展两个角度实现建设目标,即“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在此背景下,“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制度创新与探索应运而生。

  为了加强国家公园的管理,保护其资源价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对在国家公园范围内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引入竞争机制,选择合适的经营者,明确责权并对其进行监督管理,使国家公园服务效益最大化,这被称为“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显然,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是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

  很多人认为,既然国家公园“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就应该像自然保护区那样封闭起来,不应该有生产、生活等人类活动,更不应该开展旅游开发等经营性项目。但在云享自然创始人王蕾看来,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和生态文明背景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其实也可以理解为通过构建人与自然的“利益共同体”从而形成“生命共同体”。

  “对三江源而言,让人民群众通过保护过上好日子,是激发当地人积极参与的内生动力,是让他们成为保护主体、实现生态系统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公园的最终目标。”王蕾强调,三江源国家公园虽然拥有壮美的山川,却缺少“反应罐”和“催化剂”。要实现由“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只靠生态补偿,不仅难以充分体现保护资源的市场价值,更难以反映当地人在保护和共享中的效率差别,而国家公园产品品牌增值体系和特许经营机制就是一种“反应罐”和“催化剂”。

  2、让社区居民直接从特许经营中获益

  生活在玛多县扎陵湖乡擦泽村的牧民曲代是第一批生态体验特许经营活动的受益者之一。那是2020年6月初,社区工作人员顶着烈日上门找他商量参与特许经营生态旅游项目的事。“我有辆车,社区就安排我跑运输,从县城出发一共有三条线路。我们一个车队七八辆车,一个月跑两三趟,一趟就能赚2000多元。”

  生态旅游的路线深入三江源腹地,往返需要两三天,夜间,曲代会休息在线路上其他牧民的家里。这种“跑一跑歇一歇”的生活让曲代感到满足,不过最让他满意的,还是如今已焕然一新的家。在参加特许经营后,他终于攒够了钱,在县城买下那台看中了很久的新电视。一转眼,又是几趟运输跑下来,他不仅将家里的老旧电器和家具一件件“翻了新”,餐桌上的蔬菜多了,孩子和妻子的笑脸也多了。

  从曲代的生活变化可见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特许经营已经初见成效。据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黄河源园区的生态体验特许经营自2020年7月10日开始,截至当年底共接待访客7批79人次,运行收入累计31万元。

  如果说特许经营探索的是如何明确企业经营的业务范围、利用强度和类型、时间、空间,那么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的目标就是在为公众提供环境教育服务的同时,让社区通过参与生态体验经营活动受益。

  然而,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机制前景美好,但落地困难重重,涉及众多利益群体且现行法律政策约束较多。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仍处于体制试点阶段,因此特许经营机制建设也在摸索前行。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内,包括云享自然在内的三家特许经营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让社区能够直接从访客接待与活动组织中获益,让居民就近就业并且增加收入,且收入按劳取酬。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