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近期关于疫情的谣言
7月20日至今,此轮疫情在波及多个省市的同时,网络上也出现了大量谣言。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的统计样本表明,管控政策、疫情进展类谣言占比最高,聊天截图和“随手拍”短视频是涉疫谣言的主要源头,涉疫谣言也呈现出新变化、新特征。
都传啥?
疫情进展谣言占三成
“武汉已全面封锁出入通道”“黄冈浠水火车站封闭”……前几天,看到这样两条疯传的“信息”时,在北京工作的湖北人杨林皱起了眉头。“真这样的话,那就很严重了。不行,我得打个电话回去问问。”杨林拨通了黄冈老家亲人的电话,结果家人表示也看到过信息,但无法确定真假。不过很快,这两条“信息”被当地官方辟谣。
与这次疫情相伴生的谣言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与各地管控政策相关的。“涉及管控政策、百姓衣食住行等,往往是民众关心的议题,有关谣言比例也较高。”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助理研究员林子蕊介绍,在选取研究的50个主要样本中,有关政策管控和疫情进展的网络谣言数量占比均为统计样本总数的三成。
与此同时,涉及流调公民的隐私和科普类知识信息,也被一些造谣者“盯上”。虚假流调方面的谣言占比约二成。诸如“南京疫情源头系会计嫖娼交叉感染”“武汉渣男出轨致全城核检”等不实信息,由于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网络猎奇心理,加剧了传播。
除了以上几种类型,在疫苗接种、特效药物及核酸检测等方面,也出现了相关谣言。例如,8月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网传“不建议给健康人打疫苗”辟谣,称消息属篡改旧闻。而在此轮疫情中,还出现了涉及名人专家的科普类谣言,引发一些民众的焦虑情绪。
涉疫谣言类型那么多,“重灾区”是啥?记者从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了解到,自7月下旬新一轮的南京机场疫情发生以来,网上出现的涉疫谣言中,“重灾区”是疫情进展、政策管控、虚假流调、病例研究等。在选取的研究样本中,政策管控类谣言占据总样本数量的32%,疫情进展类谣言占34%,虚假流调信息谣言占18%,病理研究进展谣言占12%,公众人物科普类谣言占4%。
用啥传?
“随手拍”视频瞎起哄
这一波涉疫谣言都是从哪里来的、发布者是如何操作的?记者调查发现,网络聊天截图和短视频平台,成了新一轮涉疫谣言产生和传播的主要源头“阵地”。一些聊天截图和网络短视频,可以通过较低成本实现。
7月30日,一张“紧急通知:全国暂停寄往南京江宁区快递包裹邮件”的聊天截图在网络热传,受到不少人关注。该聊天截图中,对发言者和其余部分打码,仅突出了谣言文字内容,且内容表示“经请示决定……”这份“紧急通知”只有约百字,口吻和内容看起来“像模像样”。然而,最终被辟谣。
也有一些谣言是以视频尤其是网民“随手拍”的形式,经过短视频平台的传播受到网民聚焦。8月6日,浙江台州一网民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了其个人身体状况为红色健康码的视频,并发文“不要惹我,要不然在你家门口晃几天”。该造谣视频很快吸引人们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一定程度的恐慌。
相比单纯的文字叙述和静态图片展示,网民“随手拍”的视频更容易让受众相信。而不论是所谓“聊天截图”还是网民“随手拍”谣言,并不难伪造。以伪造聊天截图为例,在网络上只要输入“对话生成器”,就不难找到类似伪造渠道。在某些软件中,不仅可以设置“聊天记录”上方的通信运营商、网格信号、聊天时间等,还能伪造具体的对话信息——比如聊天者的头像、昵称、聊天内容,甚至转账金额等。
“聊天截图造假,在我们的统计样本中占比超过三成,也有约两成谣言是以视频的形式出现的。”林子蕊表示,在最新的涉疫谣言中,聊天截图、短视频等渠道是重要传播源头。
为啥快?
“圈层”互信加剧传谣
与过去相比,此次涉疫谣言的传播速度似乎更快,原因何在?记者发现,这一波涉疫谣言呈现出渠道更加分散、人际传播和社群传播快等新特征。尤其是,基于身份、职业等因素的网络“圈层化”,更加剧了谣言的“精准”快速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