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8月11日电 (闫姣 杨艳敏)65岁的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永丰村村民王志亮,每天天一亮就往山上跑,耗一天时间挖坑、栽树、浇水……面对家人的疑问,他只说,“绿化了山,对后人们好,以后可以发展旅游,借山增收。”
听当地的老人讲,永丰村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大面积种植枣树,那时的村子背靠着的护屲山都是绿油油的。后来生活所迫,人们乱砍滥伐才导致山变得光秃秃。“在那个挨饿的年代,我们村的人靠这些枣树都活了下来,树是我们的恩人。”76岁的高培元说。
因为上述原因,加之永丰村有10余座明清古建,常吸引历史文化爱好者前来,村里索性成立了专门的绿化队,致力于复原过去绿油油的山貌,以“古色+绿色”吸引更多游人。
为了绿化山体,共同吃上“绿色饭”,永丰村干部与村民一同栽树。(资料图) 金德伟 摄
因熟悉护屲山山体结构,王志亮被任命为村子绿化队队长,共有8名左右固定队员。他说,以前在西北种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娃娃都难,现在借助现代化灌溉设施,相对容易了,但还是三分栽、七分管,要经常操心。
该村金德伟以前是一名民营企业家,因待人热忱,心系村子发展被选举为党支部书记。自3月份以来,他倡导村民参与生态文明志愿者活动,认建、认养、认种、认捐公共绿地,包植、包护绿化树木,栽植“幸运树”“理想树”“友谊树”,建设“青年林”“巾帼林”“纪念林”“家庭林”等。
同时,金德伟亲自投工投劳,出资出力带领村民共同植树造林、引水上山,并在护屲山举行了多场“现场办公会”,共同商量绿化造林、提灌上水后的发展、增收之路,村民们的绿化热情都非常高涨。他介绍说,目前所种树木主要是沙枣树,有万余棵。其次还有侧柏、山杏、槐树等,有8000多棵,绿植已初具规模。
图为昔日光秃秃的护屲山山体已栽植了沙枣树、侧柏、山杏等,宛如被“绿丝带”缠绕。 杨艳敏 摄
中新网记者于8月上旬走访该村时看到,护屲山宛如被“绿丝带”缠绕,绿化队队员们在各自负责的领域忙碌着,有的检查树木是否有病虫害,有的则定时移动注水管以防浇水过多或过少。
金德伟接受采访时展望道,以后每年漫山遍野的沙枣花开时,村子就收门票以此打造“花经济”。同时,沙枣树的果实、叶子、干枯枝干等也可循环利用到养殖业,用于牲畜的饲料、磨牙棒等,“把村民的增收主场放到山上,争取让村民吃上‘绿色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