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真伪难辨企查查拨云见“真”

2020
08-12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官网真伪难辨企查查拨云见“真”
  企查查推出“查官网”“大学查查”,为用户解决辨别“真假”难题,降低掉入“信息陷阱”的风险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已经深入到衣食住行、教育、商务等各个方面。在大数据为社会提供便利的同时,庞杂的互联网信息中也隐藏着许多“陷阱”。

  王智东是苏州工业园区某国有地产集团的招标采购部经理,今年4月份,因新冠疫情暴发而搁浅的建筑工程项目,又重新开始启动招标流程。于是,王智东通过网络搜索寻找新的供应商。结果发现,按照企业名称搜出来的官网,却是另一家不具备相关资质的“皮包公司”。类似情况已经多次发生。王智东认为,如何在良莠不齐的互联网海量信息中筛选出真实准确的合作伙伴,对于企业而言至关重要。

  对企业和机构的“信息真实”有需求的不仅是王智东这样的企业。大数据企业征信平台企查查注意到,每年的高考过后,考生对于辨别“真假”高校的需求大量出现,在今年高考季,企查查推出的“大学查查”功能已为许多考生解决了“查高校”难题。  

  普通用户找官网,如何“验真”?

  筛选合适的供应商,是王智东的日常工作之一,但建筑施工行业鱼龙混杂,类似查错官网的乌龙事件时有发生。

  “目前为止还没出现过大的纰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王智东说,“去年其实也发生过两次,都跟这次一样,网上搜索进了另一家类似的企业网站,等到双方坐在会议桌上,才发现并不是我们要找的那家企业。”

  现在,大数据征信平台的出现,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掉入“信息陷阱”的风险。

  上个月,王智东偶然了解到大数据企业征信平台——企查查。彼时,企查查刚刚上线“查官网”的新功能,通过一键搜索企业名称,即可迅速查找到该企业对应的唯一官网地址。

  “对于我这样与很多企业打交道的人来说,这个功能很实用。”王智东说,“企查查为我省去了很多时间,相当于大数据帮忙做信息的甄别和筛选,让人放心不少。”

  高考季填志愿,如何避“坑”?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每年高考毕业季。

  每年都会出现这样一类考生,高考分数很不错,却最终因为志愿填报出现问题而无缘上一所心仪的大学,甚至有人不得不进行复读。2017年,一个案例曾经引起热议。当年某省一位646分的“学霸”,最终却选择了一所民办三本院校。

  据媒体报道,这位考生在成绩出来后,得知自己646分的成绩已经超出了心理预期,他的目标院校是某名牌大学,但因为不愿离家乡太远,就报考了名称显示为该所名牌大学的“××(某省)学院”,误认为是该名牌大学在本省的分校。

  每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各大学校招生信息满天飞,其中混杂了不少的“野鸡大学”,而且总会有学生误填这些虚假大学。而“野鸡大学”的官网,看似正规专业,实则不在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名单》中,不具备办学资质。

  7月份,《人民日报》曝光了全国392所虚假大学名单,为考生提供了一个防止上当受骗的警示。

  从事多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工作的业内专家称,考生和家长们在填报志愿之前,应该多个心眼,多查一查,多看一看。

  就在今年的高考季,企查查推出名为“大学查查”的查询平台,通过采集教育部认可备案的1258家本科院校,1482家专科院校信息,凭借对数据的结构化处理,标注国家级建设高等院校的985、211、双一流标志等。其中,准确匹配相关高校的官网,则是考生们使用频次最多的一个功能。

  企查查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全国高考填报志愿期间,“大学查查”一共产生约7300万次的搜索记录,成了很多考生防范“野鸡大学”的避坑攻略。

  大数据征信担负去伪存真的职责

  某资深互联网从业者表示,就目前国内市场来说,搜索引擎巨大的流量诱惑,吸引着相关经营者将误导性信息推送给广大用户。“换句话说,从理论上来看,现有的搜索引擎的推广形式,本质上是一种技术服务,具有技术中立性。”上述人士表示,“但在实际运用中,像用户查错企业官网这样的误导性行为却是不争的客观事实。”

  作为“外行”的大数据征信平台企查查的入场,将帮助破解搜索引擎“技术中立”困局。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