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浒”十五载

2021
08-13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打“浒”十五载

  7月16日,山东省青岛市小麦岛景区,还未来得及清理的浒苔在腐烂后发出阵阵恶臭,游客们掩鼻而行。今年6月底,山东青岛遭受了近15年来最严重的浒苔绿潮灾害,其所辖海域浒苔覆盖总面积的峰值达到去年的9倍。

  2008年6月27日,山东省青岛市雕塑园,5000余名来自当地市级机关单位和驻青部队的志愿者在沙滩上进行浒苔清理工作,以保障北京奥运会帆船项目赛区的海域水质安全。

7月18日,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金沙滩一侧等待处理的浒苔。

  7月17日,山东省青岛市团岛附近海域,渔船与快艇联合作业,打捞海面上的浒苔。

7月16日,山东省青岛市雕塑园,两名年轻人在浒苔旁的礁石上拍摄婚纱照。

  7月18日,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清理浒苔的推土机挑灯夜战。

  8月2日,江苏省连云港市高公岛码头,紫菜养殖户在冲洗网帘。经过冲洗晾晒后,这些网帘将用于新周期的紫菜养殖。

  8月2日,江苏省连云港市高公岛海域,海面上放置着由玻璃钢和竹竿组成的紫菜养殖筏架。

  第六海水浴场是距离青岛火车站最近的一片沙滩浴场,不少刚出站的游客行李箱还没放下,就兴冲冲地赶过来,他们想看一眼大海,却掩鼻匆匆离开。

  这是今年夏天在山东青岛出现的尴尬一幕。2021年6月底,山东青岛遭受了近15年来最严重的浒苔绿潮灾害,其所辖海域浒苔覆盖总面积的峰值达到去年的9倍。随着季风和海流,漂浮在海面上的浒苔绿潮前赴后继地攀上岛城各处沙滩和礁石,经过阳光照晒后,脱水变白、腐烂,散发出刺鼻的臭味。时值旅游旺季,绿潮“污染”了近岸景观和海域的水质,部分沙滩和海上旅游项目也无法开展。

  为了清理浒苔,青岛投入了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7月6日,青岛累计出动船只9000余艘次,打捞浒苔约31万吨。而这才只是开始,据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中心监测,浒苔绿潮灾害对青岛的影响将持续到8月中旬。

  网红景点小麦岛的礁石滩上,几十名来自即墨和海阳的农民身着保洁背心,用工具一点一点地从礁石缝中抠出浒苔。一名海阳来的师傅说,为了清理浒苔,他们要凌晨3点半起床,乘班车赶到青岛市区,工作到下午5点半,回到村里时已经是晚上9点。这些农民平均年龄50多岁,其中还有70多岁的老人。

  长时间、高强度的劳动难以对抗不断袭来的绿潮,即便完成了当天的清理,第二天新上岸的浒苔又会铺满沙滩。73岁的甄师傅告诉记者,他已经工作20多天了,每天重复同样的劳动,仿佛没有尽头。

  7月下旬,青岛国际啤酒节开幕期间,为了保证附近浴场清洁,一家浒苔清理公司所负责的金沙滩北侧区域被下达了“死命令”:要求在两天内完成浒苔的清理工作。6台铲车和1台挖掘机日夜赶工,现场没有人知道还有多少浒苔会涌来,所有的大型机械完成工作后依然要随时待命。

  “这是个‘潮水活儿’,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现场负责人孙经理告诉记者。这句话一语双关,他的公司按年承包浒苔清理工作,也是“看天吃饭”,今年这种情况,预计要亏损上百万元。

  2008年,浒苔第一次大规模出现于黄海海域。为了保证奥运会帆船比赛能够顺利进行,青岛几乎举全市之力,军民齐上阵才将绿潮击退。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国内海洋科研机构陆续成立相关项目,研究黄海海域暴发浒苔绿潮的原因,并试图从中找到解决办法。

  要找到办法,就需要了解浒苔从何而来。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牵头,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的“黄海大规模浒苔绿潮起源与发生机制”项目,开展了多学科综合调查和实验研究。研究团队成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长王宗灵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用科学证据证明了青岛绿潮来源于黄海南部浅滩的定生绿潮”。该所官方网站文章亦指出,“黄海绿潮起源于其南部浅滩筏式养殖区,筏架梗绳上的定生绿藻被人为清除并遗弃于浅滩为起因”。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