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有“常态化思维”
本报评论员 栗玉晨
今日社评
疫情防控要有“常态化思维”,中心在一个“实”字。此次德尔塔变异株袭来再次警醒我们,如果忽视了常态化提醒、督导、检查和追责问责,时间一长,常态化疫情防控相关措施就可能流于形式。有鉴于此,北京市疾控中心《工作指引》进一步明确了机场周边属地政府、社区村、部门单位、个人的防控要求,进一步压实了“四方责任”,值得肯定并须严格执行。
北京市疾控中心日前发布《机场周边社区(村庄)常态化封闭管控防疫工作指引》,对机场周边居住区、药店、相关机构的防控提出12项要求,以控制境外输入、内部反弹风险。在北京目前防控形势平稳向好的大背景下,该指引提出的常态化管控防疫方案,对疫情传播高风险区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凸显了相关部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做好较长时间管控防疫的“常态化思维”。
新冠肺炎疫情去年1月发生至今,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2.84亿,死亡超过470万人。随着德尔塔变异株的肆虐,目前全球每天新增患者超过50万人。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我们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从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到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再到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接连打了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歼灭战,取得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就在国内疫情防控成效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之时,国际疫情持续蔓延,我国防范输入性疫情的风险和压力继续加大。7月以来,因输入性病例引发国内多点散发疫情,警示我们必须强化关键领域和相关环节防控措施,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以“常态化思维”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迫切。
疫情防控要有“常态化思维”,核心在一个“长”字。在全国上下戮力同心抗击严重疫情的日子里,从机场到社区、从医院到景区无不严防死守,相较平时而言的非正常生活状态,容易让很多人处于防疫的紧张状态下。随着国内疫情形势向好,逐渐恢复正常生活的人们比较容易放松警惕。这一波南京、郑州等地发生疫情再次提醒我们,在境外疫情仍然严峻的今天,国内疫情防控这根弦仍然不能放松。
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如果少了与病毒长期作战的意识,缺了坚持到底打赢持久战的耐心,就容易导致误判防疫形势,造成疫情扩散蔓延。从这个角度看,北京市疾控中心《工作指引》要求加强机场周边区域的常态化封控防疫,体现了在“外防输入”条件下“内防反弹”的相对长期安排,很及时且很有必要。
疫情防控要有“常态化思维”,重心在一个“准”字。常态化疫情防控要科学分析研判病毒传播的新变化、新特征、新规律,准确识变、积极应变,实现精准施策。这样才能在有效截断病毒传播链的同时,避免对正在恢复的正常社会生产生活造成大范围的、不必要的影响。
将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既是打好境外疫情阻击战的需要,也是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从这个角度看,北京市疾控中心《工作指引》要求主要针对机场周边,体现了常态化疫情防控目标下的精准判断,很及时也很恰当。
疫情防控要有“常态化思维”,中心在一个“实”字。随着国内疫情平稳向好,一些地方、一些单位、一些人有意无意放松了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各项要求,扫码测温登记放松了,口罩也不戴了,以为疫情已过万事大吉。此次德尔塔变异株袭来再次警醒我们,如果忽视了常态化提醒、督导、检查和追责问责,时间一长,常态化疫情防控相关措施就可能流于形式。鉴于此,北京市疾控中心《工作指引》进一步明确了机场周边属地政府、社区村、部门单位、个人的防控要求,进一步压实了“四方责任”,值得肯定并须严格执行。
病毒仍在变异,全球疫情不容乐观。我们要以“常态化思维”坚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始终保持警惕之心,直到最终战胜疫情,回归真正意义上的正常生活。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