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患者更近一些,治疗就更有针对性”

2020
08-20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离患者更近一些,治疗就更有针对性”

  ——记南部战区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黄文杰

  【奋斗强军·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面容和蔼,头发花白,眼镜框后面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看就是知识分子“范儿”——

 

  他是“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南部战区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一等功臣黄文杰。

  “我就是冲着病毒来的”

  1978年,16岁的黄文杰考上大学,走上了从医路。大学毕业后,黄文杰本想参军入伍,却因家庭原因未能如愿,但从军报国的火种在他心中从未熄灭。十年磨一剑,1992年,黄文杰终于拿到第三军医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从此,“服务官兵,保障打赢”成了他的毕生追求。

  关键时刻,黄文杰总是挺身而出。

  2003年,非典肆虐,一时间,各种小道消息和谣言四处流传,社会笼罩在一片恐慌情绪中。危急时刻,黄文杰挺身而出,向公众呼吁:“不要惊慌,非典可防可治。”黄文杰面对电视镜头的一次次有理有据的陈述,给百姓吃下了“定心丸”。

  黄文杰带领科室人员治愈全国第一例非典患者,共收治患者30余例。收治患者之初,黄文杰总是近距离操作气管插管,为患者清理气管分泌物。他连续一个月蹲守病房、记录病情变化信息,不断调整救治方案。

  黄文杰大胆提出采用无创通气法、营养支持等措施对症治疗,总结写出了《非典型肺炎防治宝典》。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经历过非典的黄文杰,得知单位要抽组医疗队支援武汉抗疫,主动写下请战书。医院党委考虑他已经58岁,本不打算同意,但拗不过黄文杰的坚持,最终批准了他的要求。

  在火神山医院,黄文杰任感染五科一病区主任,一直“铆”在易感染的“红区”救治患者。一次治疗时,患者忍不住一阵阵剧烈的咳嗽,黄文杰随手抽出一张纸巾,递到患者手中,并淡淡一笑:“放心吧,我就是冲着病毒来的。”

  “离患者更近一些,掌握病情就更详细一些,治疗起来就更有针对性。”抗疫期间,黄文杰不惧危险,与患者深入交流,确保制定出最科学的救治方案。

  凡事要弄个明白的“医学侦探”

  黄文杰是一个爱钻研的人,从1995年就开始专攻肺部感染性疾病诊治,喜欢挑战各种疑难杂症。

  走进黄文杰办公室,桌上摆放的两本剪贴本引人注目,里面密密麻麻贴满各种病例的诊断标准,他有及时摘抄记录最新的病例要点和诊断标准的习惯。这一习惯,黄文杰已经坚持了23年。

  黄文杰爱钻研,不仅表现在勤奋,更体现在善于捕捉细节上。他诊断时从不放过一个蛛丝马迹,同样的患者、同样的“片子”,他常能看出别人看不出的症状。为此,同事们都称他为“医学侦探”。

  黄文杰始终专注学术,对特殊病例有着天然的好奇心,遇到问题总是要寻根问底,找不到答案决不罢休。用他的话说:“凡事不弄个明白,心里总觉得有个梗。”

  多年前,黄文杰接诊了一名小女孩,发病时肺部CT片莫名变白,血红蛋白骤降,呼吸困难,由于女孩外在表现正常,找不出病因,只能根据发病表现用药。女孩治愈出院,黄文杰仍未搞清发病原因,这成了他心中的一个结,往后的时间里他冥思苦想,不停寻找答案。直至4年后的一个周六,黄文杰如往常一样走进图书馆翻阅学术期刊,终于在最新的一本国际学术刊物上找到答案,萦绕在他心中的疑惑才总算解开了。他如获至宝般地将资料抄下,与女孩的CT影像一起做成典型案例珍藏起来。

  “当医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每天上班,黄文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办公电脑上的“医生工作站”,查看新收了多少病人,了解他们的病因,同时,了解老病号病情的变化。

  “当医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绝不能伤害病人的利益。”黄文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今年2月初,火神山医院刚开始接收病人的时候,黄文杰就遇到了一名要求做雾化治疗的患者,因为他听说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大剂量用药,就想尝试。“我这雾化不做不行啊,有痰啊……”无论医生护士如何劝说,这名患者都坚持自己的想法。

  黄文杰深知这个时候,大部分病人都对自己体内的病毒有种未知的恐惧,他耐心地解释,雾化可能对其身体产生不良刺激作用,搞不好肺炎还会加重的。最终,病人听从了他的意见。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