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蔡叶昭:“揉”出来的世界冠军!

2020
08-22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选择面包之路会有前途吗?”

  写下这段话的那一年,他还不到18岁。

  谁会想到,就这样一个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的95后男孩,会在短短几年之后,成为享誉全球的世界冠军。今年,他还当选了第十三届全国青联委员。

  2017年,他代表中国出征阿布扎比,一举拿下了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的世界冠军,这是中国在堪称“技能奥林匹克”的世界大赛烘焙项目上取得的首金,可见含金量之重。

 

  在夺冠之前,他独自经历了605天的练习,1512万斤面粉的每天反复捶揉 ……如果你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会告诉你四个字,耐心、坚持。

  到底是怎样的精神,让他可以沉下心熬过了那么多无人问津的日日夜夜;到底是怎样的经历,让这个男孩子早早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终极逆袭?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面包师蔡叶昭的故事。

  择一事,终一生

  出生在1995年的蔡叶昭,来自安徽芜湖的一个小村庄。8年前刚初中毕业时他,特别迷茫。

  家里人因为他年龄太小,都支持他继续求学。他却有着自己的想法,深觉自己不是学习那块料,与其每天在课堂上昏昏欲睡,还不如学习一个一技之长,将来也好养家糊口。

  到底学什么,在父母的认知里,一技之长无非就是机械和理发之类的工种。他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划和方向,但他知道自己不喜欢这些。

  后来表哥向蔡叶昭推荐了自己的母校,学习西点西餐制作,并告诉他“只要掌握一门技能,就可以自强自立”。

  这一次蔡叶昭动心了。

  他随后进入了这所学校,学习蛋糕裱花,在学习的过程中他的动手能力很强,做出的样式很别致,很快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和赞许,觉得他是一颗好苗子。这份鼓励让他更加有信心、有方向地去努力学习。

  毕业后,他在无锡做了一名蛋糕裱花师,一个月四千到五千的工资,对于不到二十岁的他来说,已经是一个很高的收入了。

  之所以后来又转行做面包,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裱花很多的技巧和手法,它都是可以熟能生巧。

  但面包不一样,它不仅仅要求工艺和手法的娴熟,更多讲究的是食材的精选,甚至每次面粉温度不同,心情不同,做出的口感和风味也是不一样的。

  太神奇了,蔡叶昭被深深地吸引住。

  最简单的原材料,面粉、水和鸡蛋,居然能够变化出那么多的种类,而且每一个面包都有着自己的生命力,它简直就是一个“魔法世界”。

  从那时起,蔡叶昭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做最优秀的面包师。

  当他从蛋糕裱花师转行成一个烘焙学徒的时候,工资只有1600左右,还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父母特别反对,然而他还是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东西。

  我们总是用最大的努力,去做一些根本不适合我们的事,因为身边人都说那是好的。而有一些人从来都是尽最大的努力,只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

  很显然蔡叶昭是后者。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转行做面包师之后,他来到了上海,在一家法式面包店里面工作,接触的是欧式、法式的面包,别人看他每天不说话,就在那里埋头工作,以为他过得特别枯燥无趣,但其中的快乐也只有他自己懂。

  有一句谚语是这样说的:“瞎子吃馄饨,心中有数。”

  什么样的温度最合适,什么样的力度口感好,没有人要求他的技术精益求精,他却默默这样做,他知道自己要什么。

  机遇就在他每天的苦练中来临。

  有一天,他接到了母校老师的电话,老师告诉他现在有一个面包比赛,由于他在学校出色的表现,符合各方面的条件,想让他代表学校参加。

  然而,这个机会又遭到了父母的反对,他们觉得做面包打比赛,太不靠谱了。

  但是蔡叶昭和父母想的不一样,他觉得这是他见世面,提升自己技术的绝好的机会。于是瞒着父母,把工作辞掉,去了苏州准备比赛。

  他通过自己三个月的努力,拿下了江苏队参加全国赛的名额。五个月后,他又拿到了国家队的入场券和全国技能大赛的第一名。

  他本以为打完了全国赛就已经结束了,没想到这个世界技能大赛跟奥运会是一样的,得层层选拔。

  经过全国的比赛后,一共有9人进入国家队。之后9进5,5进2,2选1,选出的这个人要去打欧洲的挑战赛,最后才有资格代表中国去参赛。

  蔡叶昭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拿到中国参加世界比赛资格的,其中付出的努力,留下的汗水和承受的心理压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对于蔡叶昭而言,世界冠军不是目的,支撑他的是自己在这个异常艰苦过程中的成长。

  世界技能大赛的烘焙项目中国是第一次参赛,它的荣誉性和制高点,对于行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