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子”台风扎堆,预报难在哪?

2020
08-23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急性子”台风扎堆,预报难在哪?

  本报记者 郭静原

  8月19日,今年第7号台风“海高斯”在广东珠海沿海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风速达每秒35米。不少小伙伴或许有点懵:这个台风“提速”了吗?这么快就登陆了?

  其实,“海高斯”属于近海加强台风,对于这类台风的强度和风雨影响预报一直是预报难点之一。究竟难在哪儿?经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玲。

 

  回顾7月份,我国出现了历史罕见的“空台”现象。然而,进入8月份,台风“报复性”登场,截至19日已出现5个台风,其中4个在近海加强,包括第3号台风“森拉克”、第4号台风“黑格比”、第6号台风“米克拉”与第7号台风“海高斯”。此外,“黑格比”“米克拉”还是近海快速加强的典型。“黑格比”块头不大,却能量惊人、破坏力不小;“米克拉”24小时内从热带低压加强到台风级,实现三级跳。

  2014年以来,近海加强台风较多,但快速加强的台风并不多。2017年的“天鸽”、2015年的“彩虹”、2014年的“威马逊”均为近海快速加强且达到超强台风级别。其中,“威马逊”最大强度与登陆强度均属罕见;“彩虹”登陆强度追平了1949年以来10月份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

  目前,上述3位“选手”已被除名。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从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角色长成超级大佬,破坏力惊人。张玲表示:“与在开阔洋面加强台风相比,近海加强台风的原理、所需条件基本一样。不过,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强并达到较强等级台风,需要内外因素共同作用。”

  “首先,需要有风切变环境与适宜海温条件,还要有较强动力强迫的增强,包括低层从台风外围向台风中心流入的增加,以及高层从台风中心向外流出的增加。”张玲说,在这些条件中,适宜海温作为台风生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夏季一般均能满足。但是,垂直切变条件则相对困难许多。在垂直切变偏大的区域,难以满足台风能量聚集的需求,不利于台风增强;反之,则有利于台风中心附近对流的集中发展和强度增强。

  张玲告诉记者,今年的“黑格比”“米克拉”均处在季风槽内,随着8月初以来季风增强,帮助它们源源不断地从低层向中心输入能量和水汽。在高层出流方面,两个台风正好处于中国内陆上空南亚高压东侧与西北太平洋洋面高压区的中间地带,台风的出流以向赤道一侧东北风出流为主,保证了较强高层出流强度,也避免了垂直切变过大情况。再加上两个台风自生成以来始终保持紧凑的内部结构,这些均是它们在近海快速加强的重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台风近海加强,往往留给预报与防范的时间相对较短,加之有的台风前期个头小,表现并不“抢眼”,容易“麻痹”数值预报模式,从而低估其快速加强过程。“目前,台风快速加强,包括近海快速加强的机理和预报仍是业务难点。”张玲坦言,台风快速加强的主要预报难点是对台风加强幅度的拿捏,特别是对极端强度的把握。因此,预报员在实际判断过程中,与模式预报一样,难免会高估或低估其发展实力。

  以“米克拉”为例,从给它编号到登陆用时不足一天时间,留给预报员思考和调整的时间更短,预报难度相当大。不过,张玲认为,归根结底,预报员对台风外部影响环境与内部结构特征等因素的综合考量能力还有待加强。具体来说,就是如何准确判定当前大气环流配置、垂直切变等因素对台风强度的影响;同时,如何把握模式预报的结果,避免被模式所误导,这都是预报员需要加强和历练的功底。

  “准确判定一个台风是否满足近海加强所需配置条件是预报的关键。”张玲表示,开展对快速加强台风的个例研究,是提升判识能力的有效途径。此外,加强对数值模式检验与提高对模式产品的解释应用能力,也是提高预报准确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