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8月26日电 (记者 缪璐)“去年来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报到的时候,领导就跟我们说,前面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红地毯,你们要遇水搭桥,遇山开路。当时我们都满怀激情,一直不明白领导怎么一个劲儿泼冷水。但经过这几个月,我们感受颇深,一体化建设真的很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规划与建设组组长刘锋26日表示。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于当天举行,刘锋是在“大都市圈发展和空间规划”分论坛上做上述表述的。而“难”也成为该论坛被最多提及的字眼。
刘锋认为,“如何形成一体化的思维并转变为自觉的行动”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最难的工作,“这是一场革命,大家以前都是单打独斗办事,行政区划牢牢印刻在每个人的脑子里面,管理者拥有自身固有的行政管理体系和管理路径,现在你既要做好自己的事,又要去关心别人的事,还要去做共同的事,这需要牵扯很大的精力。”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地处太湖平原核心区,示范区内湖荡水网密布。6月18日正式对外公示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草案中提出将示范区建成“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的总体发展愿景。
“目标和愿景提出容易,但要真正建成很难。”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德高表示。在郑德高看来,所谓“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是指要建成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个全域功能与风景共融、一个创新链与产业链共进、一个江南风与小镇味共鸣、一个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共享的地区。
距离这样的目标,当前示范区短板却较为突出。郑德高分析道,示范区产业能级总体不高,模式相对传统,石头化工、纺织服装等传统工业企业数量多,环境威胁大,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不足,人才等创新资源短缺,区域统筹分工也有待加强,此外示范区文化底蕴深厚,但风貌特色彰显不足,区位条件优越,但对外交通建设滞后,内部连通性差,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不统一。
面对这些难题,郑德高告诉中新社记者,只能迎难而上,摸着石头过河,“这些难点没有办法通过一纸文件或者一个命令就能突破,只能通过一个个项目往前推进,但其实每个项目又有其具体的难点,所以只有突破难点后,我们再回头去进一步提炼和总结,最终进行推广。”
眼下,在沪苏浙交界处约35平方公里范围内合力打造“江南庭院、水乡客厅”,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重头戏”。这项“江南水乡客厅”计划将集中实践和示范城水共生、活力共襄、区域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于当天正式面向全球征集设计方案。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新区(黎里镇)总规划师袁钦表示,“水”既是长三角示范区的特点也是难点,“江南水乡客厅”要充分发挥“水”的优势,做到“净化”“美化”“活化”“文化”“进化”,才能打造成为世界级的亮丽名片。(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