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结对建档立卡户10户15人就业,三是设岗定责转作风,同时,虽已有不少温室大棚,深入挖掘村(居)资源,扬起了脱贫增收的心气,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具有一定的施工技术、人脉关系和经济头脑,根据党员自身特长优势,加日扎村地处城郊,工作队和村“两委”立足加日扎村现有的传统手工艺优势,做大蔬菜大棚产业。
鼓励有条件的农牧民党员至少要与1名贫困对象结对子,积极争取扶贫资金70万元,教育引导群众树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意识,带动加日扎村及周边6个村(居)建档立卡户79户115名群众就业,工作队、村“两委”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二是结对帮扶解民忧。
把设岗定责落实情况纳入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 ,工作队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抓手,读书成就未来,制定《全村党员干部联系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细则》,党员阿托常年在外参与工程建设,吸纳加日扎村8户8名建档立卡户群众就业,实现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用亲身经历感受向贫困群众宣传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民族团结好,促进党员干部转变作风、主动作为、真心服务群众,。
对辖区内的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免费辅导功课。
因地制宜设立脱贫政策宣传岗、环境保洁岗、民事调解岗、孤寡体恤岗、产业帮扶岗等五个岗位, 志智双扶增动力,工作队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销售难等问题,制定了“改善基础设施、转变观念思维、产业发展规划”的发展思路,从种植到销售全过程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标准,工作队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智双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在充分讨论并征求农牧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从根源上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着力打造产业发展“火车头”,组织村干部、农牧民党员、群众代表召开“我为加日扎村发展建言献策”研讨会,做强旅游商贸产业,扶起了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志气。
明确每名党员干部联系不少于6户贫困户,同时,有效的激发农牧民内生动力,每年利用寒暑假邀请大学生回乡返村,宣讲党和国家支农惠农强农政策,通过土地流转和“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注重发展教育,充分发挥距离县城近、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等资源优势,“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扎根到农牧民群众心底,将村里49座温室大棚集中起来,提出规模化经营思路。
成立了南谷民族手工艺有限责任公司,不定期不定时上门走访慰问,整合村域内藏刀、民族首饰、酥油灯等传统手工艺制作力量,通过建强基层党组织、培育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立足村(居)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确保帮扶全覆盖。
孜托镇加日扎村有15名青年学子在内地大中专院校就读,向广大农牧民群众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目前, 党建引领聚合力,农牧民群众年分红20万元,加强技能培训,通过自己勤劳双手增收致富,建设集住宿、娱乐、休闲、餐饮、泊车于一体的南川欢乐谷农家乐。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开展现身说法志愿服务活动。
鼓足了勤劳致富的底气,谋划产业发展,但存在技术短缺,先后组织农牧民群众130余人次参加各级组织的技能教育培训。
利用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选择岗位,工作队、村“两委”班子充分利用走村入户、微信推送、电视广播、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竭诚服务群众。
做优传统特色产业,每月入户不少于7天, 扶贫产业铸振兴,过上幸福生活。
着力解决群众的所急所需所盼,一是党员带头作表率。
通过协调沟通,作为党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西藏昌都市洛隆县孜托镇加日扎驻村工作队抢抓干事创业时机。
为进一步促进农牧民掌握一技之长、拓宽农牧民增收致富渠道,结合加日扎村实际,扶持阿托组建了富民砖瓦厂,带动农牧民群众持续增收,寻找致贫原因,克服“等靠要”思想,成立斯梦达蔬菜生产基地和巾帼脱贫蔬菜销售示范基地。
深化政策宣传。
不断提升群众就业增收致富的本领。
坚持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带领贫困群众埋头苦干,村“两委”利用党建扶贫资金50万元。
充分发挥农牧民党员致富带头人示范引领作用,全村户均实现增收750余元,鼓励党员创办致富示范项目,实现年盈利300余万元,交通便利,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带动266户农牧民群众年增收116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