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宇:病毒虽然新,应对它却不陌生

2020
08-27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紧急搭建负压舱、转运感染患者,是我们的日常状态。”8月25日,华中公共卫生与健康高端论坛举办,“人民英雄”、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武汉金银潭医院原院长)张定宇做了《危难时刻彰显共产党员初心使命》的报告。

  对他而言,新冠病毒只是若干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之一,它新,但应对它并不陌生。

  队伍时刻备战

 

  没有一个临危不乱是凭空而来的。

  “一个传染病医院应该把自己定位为特种兵团。”张定宇说,以特种兵的状态和思维应对包括SARS、甲流、新冠,甚至未知病原体的“遭遇战”。

  遭遇战不打招呼,需要时刻备战,这样的备战是动态的。

  平时,术业有专攻,一个医生可以是内科医生、消化科医生、呼吸科医生……但一旦疫情来了就都是医生,在甲型流感时能诊断甲流,在新冠疫情时能诊断新冠。

  “平时就要给医生灌输这个思想,因为受过医学训练,经过培训就要能够去看。”张定宇说,作为传染病医院,平时会时不时组织拉练,例如,紧急搭建负压舱、转运病人,这些训练让团队在应对疫情时驾轻就熟。

  潮汐作业让医院变成海绵

  “传染病医院一会人多一会人少。”张定宇说,金银潭医院有床位838张,但在2019年甲型流感疫情期间诊疗了3000多人,在新冠疫情期间,诊疗了2800人。

  医院为什么能够像海绵一样吸纳远大于床位数的诊疗人数?张定宇形象地总结为“潮汐作业”:有的病区要及时清退,有的病区要及时恢复。

  事实上,转运危重患者是非常危险和困难的,需要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也需要避免病原体的传播,更有复杂的仪器和繁琐缜密的流程,必须达到“唯手熟尔”的状态。

  “潮汐作业的景象,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特别奇怪的事情,平时也要这么做。”张定宇补充说,“只是这次的工作量是极大的。”

  自行武装“自己”

  2014年,张定宇在地铁上看到了一个叫做高流量吸氧装置的设备,职业习惯让他觉得它能替代无创呼吸机,患者的耐受性也会非常好。他进一步检索相关文献,主动联系采购,“武装”队伍。

  这个设备在此次的救治工作中发挥了作用。“很多同行可能都没见过这种设备。”张定宇说得有些顽皮,就像剑客捷足先得了一把好剑。

  “ECMO最早是心外科使用的,但是我们按照当时湖北省卫计委的要求,很早配备了ECMO。”张定宇说,有了设备,要让它用起来。

  2015年,金银潭医院开始使用ECMO用于呼吸救治,2016年前后的禽流感时期,设备发挥了极大的作用。“2018年之后,ECMO的使用量开始下降,我们不能让它荒废掉。”张定宇深知:枪越擦越亮。

  为此,金银潭医院追着需求找病人。“我们向全省开放,只要有病人需要我们免费带套包去服务。”张定宇说,“会诊费我们自己出,我们只要求让我们的人员参加,锻炼团队。”

  算下来,这样的实战演练让金银潭医院一年多掏50万元,但张定宇觉得不亏,ECMO团队培养出来了,整体救治的能力就有了基础。

  打开医研联动通道

  “如果不和科研队伍合作,我们的传染病样本送去哪里?”张定宇说。

  源于这样一个朴素的想法,也源于培养队伍的初衷,金银潭医院很早就与中国科学院病毒所联合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

  不成想,最直接的医研联动模式,在这次疫情中助力人类对病毒的发现过程大大加快。

  除了治病救人,医生是科学探索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在这方面金银潭医院的队伍经受住了考验。

  重视科学研究、在国家重大专项课题中的锻炼,让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团队有能力参加药物一致性的评价工作、进行了全球第一个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从遗体解剖中寻求新疫情的答案,这些重要的抗疫工作得以在专业的水平上顺利推进。

【编辑:苑菁菁】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