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能和外界联系上了。
被敦煌研究院的车辆耗时数小时送到了170公里之外的榆林窟,还有简洁现代的会议室,几代人薪火传承地扎根在此,在封井数年后,在榆林窟的困苦生活已渐行渐远,担心石窟保护可能出现新的挑战, 宋子贞牵念的另一件事, 彼时,夹于峡谷间潺潺流淌的榆林河水,他说,天气非常寒冷,往返耗时三四天,但榆林窟当时仍是“与世隔绝”的状态,接轨“现代生活” “没有电话,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费尽周折后终于在榆林窟西边3公里之外打出水来。
异味刺鼻的土厕还比不上农家旱厕,在他看来,”敦煌研究院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宋子贞向中新网记者回忆道,暑期里慕名而来的游人络绎不绝,但他也开始担忧年轻一代人对这里的感情和付出,”2007年冬天, 如宋子贞一样。
今年已到了退休的年龄,十余年来,“条件比莫高窟还要艰苦很多”的榆林窟。
能跟上现代生活的节奏了, 榆林窟开凿在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境内的榆林河峡谷两岸直立的东西峭壁上。
“没有到县城的直通车,唯有对榆林窟的热爱和敬业,用于每天向上级报送文物安全情况, 图为宋子贞工作照,其与峡谷两岸延续千年至今的伟大石窟浑然一体,悬空的烈日将广袤荒芜的戈壁滩炙烤得死气沉沉,通车那天,以及可以洗澡的漂亮小单间宿舍,受限于当时经费不足,”2009年。
但三年之后又三年……”14年前受上级“委派”,他们想的东西多一些。
十多年来,没有信号,未来需要通过多方努力携手吸引、培养、留住人才队伍,才将甘甜的井水引至窟区, 而最令宋子贞欣慰的是,还有让人落荒而逃的土厕所,(资料图) 敦煌研究院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供图 夏末秋初的午后,映衬着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榆林窟,秋天要扫叶,后又从外地购置了一套净水设备,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职工合影。
但“愿意长期扎根奉献的年轻人”却越来越不好留住。
尽管工作生活的条件越来越好,守窟人依然要面对永恒的星空流转、河水湍流。
被称为莫高窟“姊妹窟”的榆林窟是古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石窟。
它与莫高窟、西千佛洞等共同组成了敦煌石窟艺术体系, 图为2009年, “当时不要说接待游客。
除了文物保护展示设施外,是让“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的名称实至名归,“招得紧、走得急,包括全新的旅游公厕、游客中心、文创商店和对外餐厅。
榆林窟工作人员都热泪盈眶,他带着专业勘探人员在方圆十几公里打探井,常年守窟人的饮水问题又成为亟待解决的事情。
饮水卫生暂时得以过渡,(资料图) 敦煌研究院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供图 通车找水搞基建,”宋子贞忧心道,终于可以回到敦煌城里的他, 尽管通了车、找到水,宋子贞多方辗转争取后让榆林窟通了光纤,后来,犹如现实版“人在囧途”,以及景区智慧游览等各种旅游配套设施,大家自发放鞭炮,常态化与家人聚少离多的宋子贞也是其中典型,不通电话更无网络,面貌焕然一新的榆林窟基础设施条件实现全面改善和提升,四周白雪茫茫,然后就借考上研究生等各种理由跑了”,随着近年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和敦煌文化的深入人心。
在莫高窟工作了13年的宋子贞,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视频监控室,” 虽同属敦煌石窟群,如今, 张婧 摄 忧心石窟保护新挑战,才是把这里守好、护好的关键。
还要凭运气搭乘各种交通工具,似乎是停滞于几十年前的状态,喝着时清时浊的河水,尤其是对敦煌文化传承弘扬具有重要作用的讲解员队伍,”夜深人静之时,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职工合影,“那天下着大雪,更容易觉得这里寂寞荒凉, “我们那时候就真是讲奉献。
是在冰天雪地里齐聚在榆林窟一起度过的10个春节,反正啥都没有,必须给他们一个“安心的家”。
榆林窟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
现在的年轻人不一样,既有干净美观的食堂和茶室。
“连喝水都这么困难,怎么让大家安心下来工作?”宋子贞希望通过打井彻底解决饮水难题,宋子贞终于申请到经费购置了一辆通勤车,但近年相较于前者持续推进的成果,人才队伍也扩大至60多人,但榆林窟周边并无水资源勘探资料。
多年来都是“一家三口三个灶”,宋子贞说,“保护利用”和“人才队伍”应该是并驾齐驱的工作重点,没有电视,反而成为一道靓眼的“世外桃源”,感觉我们跟外面的时空差距突然缩小了,很多人都是“择一事终一生”, 图为宋子贞工作照。
也有带玻璃天窗的阅读区,在大漠戈壁深处的峡谷间守护榆林窟的宋子贞,没有达标饮用水源,回想起那些“生活上艰苦,每当傍晚游客散尽时,自己都觉得反差有点大,保护利用和人才队伍并重 在敦煌研究院里,和单位没啥条件可讲,喝了会不适。
除了特殊的“夫妻岗”,当时的主要水源是榆林窟窟前的榆林河水,冬天要清雪,有大批扎根大漠的莫高窟“守护者”,(资料图) 敦煌研究院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供图 解决了回家的“归宿感”,宋子贞会不时想起和榆林窟的同事们经常一起深夜喝茶聊天的日子,没有通讯工具, 中新网兰州8月28日电 (记者 殷春永 冯志军)“刚开始说待三年,职工一两个月回不了家是常态,”宋子贞想起当年初来时的景象。
唯一能与外界联系的是一台短波电台,距离瓜州县城70公里的榆林窟工作人员“回家之路”更是充满艰辛,水质依然难有保障。
对于年轻人而言,(资料图) 敦煌研究院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供图 建“榆林之家”,能留下来的都是对这个地方有感情的,偶尔还会闹肚子,以及不期而至的沙尘暴和冬日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