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8月30日电 (记者 殷春永 高展)“微信收购群里通知说,豌豆价涨到了10块钱,乘着好价格,得抓紧采摘。”齐海田8月下旬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
甘肃河西走廊“门户”天祝县,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处暑时节,其境内山间草地绿,空中白云漂。
当地居民张海林在自家豌豆田里采摘。 高展 摄
齐海田是天祝藏族自治县打柴沟镇村民,这几天都是早早到庄稼地里,和老伴儿一起去采摘豌豆。
天祝属于高海拔地区,气候冷凉,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轻微,土壤、水源、大气洁净。因此,当地官方逐渐引导居民种植红笋、娃娃菜、蒜苗、荷兰豆、食用荚豆等高原夏菜。
“刚开始,村民观念难以转变,不舍得种了几十年的小麦和青稞,觉得种菜没有出路。虽然青稞产量不行,价格也上不去,但一家人起码有饭吃。”齐海田谈起当年转种蔬菜的场景时这样说。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天祝境内的蔬菜每年从6月中旬开始,按品种和不同海拔陆续上市。这个时间,刚好弥补了东南沿海夏季蔬菜供应的缺口。
天祝县高原绿色(有机)蔬菜基地种植的食用荚豆。 阙道华 摄
“看到村上有人带头试种成功,心中顾虑也就放下了,跟着合作社一起种植。”齐海田说,去年他家种有荚豆10亩,除去成本能有5万元左右收入。“这就够我和老伴生活了。自己还有养老金和医疗保险。没啥可担忧的,给孩子们也不增添负担。”
同村村民张海林今年还开办了家庭农场,对蔬菜进行简单加工后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一年收入大概有20万左右,农忙时,还需要雇20多人过来帮忙干活。”张海林说。
张海林告诉记者,蔬菜销售不用愁,地里采摘下来直接送往合作社,按照当天的市场价格交易。
国家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已誉名天祝为“中国高原夏菜之乡”。截至目前,天祝县已建成高原绿色(有机)蔬菜基地10.2万亩,年生产绿色蔬菜30万吨左右。
天祝县委书记李鹏(左)接受自媒体“码头青年”主编林飞(右)采访。 阙道华 摄
天祝康丰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针对市场常会出现的供需波折,2018年他们开始建设蔬菜预冷周转库,这样既能调节市场让村民的蔬菜保值,又能带动附近村民务工。
近日应邀前来甘肃武威采访的自媒体“码头青年”主编林飞,连日来走访了民勤县、凉州区、天祝县等地的蔬菜基地,他感慨称自己对西北知道得太少。
林飞是第一次来到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他说,没想到这里的空气这么好,乡镇街道的容貌都特别干净、整洁。在农田旁采访时,现场吃了新摘的豌豆,他评价“口感特别好,很清脆、很甘甜”,特别盼望天祝的农产品能走向更多的地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