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战略定力

2020
09-01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保持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战略定力(权威访谈)

  ——访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

  本报记者 何 聪 姚雪青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01日 第 02 版)

 

  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南京以更加积极的“保”来促进“稳”,以更加坚实的“稳”来保障“进”,以更加有为的“进”来实现“好”,努力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记者: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南京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张敬华:回顾上半年,概括起来,我们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去年底到今年1月中下旬,我们科学谋划抢抓开局。第二个阶段是从1月下旬到2月9日,集中力量抓防控、战疫情。第三个阶段是从2月中旬到3月中下旬,我们稳步推进复工复产,实行“防疫+”战时工作机制,率先以电子券形式发放3.18亿元消费券,支持消费复苏。通过“防疫+工业”“防疫+招商”“防疫+建筑业”“防疫+服务业”等,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秩序。2月25日实现了规上工业企业100%复工。

  第四个阶段是3月下旬以来,全力以赴稳增长,全面抓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按下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快进键”。特别是贯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启动实施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四新”行动计划,战疫情、扩内需、稳增长,以保促稳、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记者:上半年南京GDP实现了2.2%的正增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靠的是什么?

  张敬华:主要靠的是“三大支撑”:一是主导产业关键支撑。今年以来,我们的主导产业发展稳中向好,对稳住经济基本盘发挥了关键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136家规上工业企业保持连续经营,上半年实现增加值438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31.6%。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地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其中集成电路、智能电网等先进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42.7%、14.5%。

  二是市场主体增长支撑。龙头企业发挥了顶梁柱作用。一批百亿级项目持续释放产能,中兴通讯、LG动力电池等百亿级项目从零起步、相继投产,贡献新增产值近200亿元,台积电南京厂产值实现翻番。华为软件、中兴新软件增长51%、41.9%,中车浦镇增长60.4%,南瑞继保等一批大企业也都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市排名前10位的限上批零住餐企业零售额增长15.9%。

  其中,新动能企业发挥了生力军作用。新一代数字经济、新医药与新健康、智能网联汽车等新产业实现业务收入2196.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54.9%。抗疫概念的诺唯赞生物科技实现营收8亿元、舒普思达实现2.34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560%、930%。“无人经济”、线上消费等快速增长,网购增长36.3%。

  三是项目投入实物支撑。我们全力扩大有效投入。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650.3亿元,增长4.8%,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75.8亿元,增长34.6%。36个省级、370个市级重大项目分别完成投资337亿元、132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2%、55%,注册资本160亿元的中汽创智T3科技平台等旗舰型项目正式启动。

  记者:南京贯彻落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主要有哪些具体措施,取得哪些实效?

  张敬华:南京把“六保”作为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制定并落实“六保”40项具体措施,重点是突出聚焦就业创业、主导产业、市场主体三方面,统筹抓好落实,确保兜住民生底线、稳住经济基本盘。

  一是聚焦就业创业,出台具体方案,推出2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和10万研究生见习岗位。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目前,全市各类企业、新研机构等发布就业岗位10万余个。上半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5.2万人。同时,我们优化自主创业环境,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培育自主创业者1.63万人。

  二是聚焦主导产业,以“链长制”推动8条产业链补链强链。瞄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8条产业链20个领域,由市领导担任“链长”,加大调度推进力度,实施产业链强链补链专项行动,每条产业链引育一批“链主”式企业,建设3至5个特色产业园区、培育发展一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对接发展产业型基金和供应链金融。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