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9月1日电 题:水退之后迎开学——安徽部分洪涝灾区学生开学首日见闻
新华社记者水金辰、周畅、胡锐
1日早晨6点30分,12岁的张俊豪收拾好新书包和行李箱,准备前往安徽省阜南县王家坝镇中心学校。今天是他升初中后的开学首日,也是阜南县蒙洼蓄洪区学生全面开学的日子。
生活在王家坝镇丁郢庄台的张俊豪从小便听大人们说过以前蓄洪区内的生活。蓄洪时,一张床单裹着几件衣服匆匆逃离庄台,等水退后再回到家中。屋毁墙倒是常有之事,可他未曾亲身感受过。
今年夏天,蒙洼蓄洪区时隔13年再次开闸蓄洪,张俊豪家的5亩地被水泡了整整一周,生活在被水包围的台子上,张俊豪有着与老人们不一样的感受:屋内不仅没有进水,相反生活还有一种新鲜感。再开学,就是初一,他期待着水退后的学校新生活。
刚踏入校门,戴着红袖标的初三学长便走上前帮他搬运行李。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今年学校采取了错峰入学方式。11天前,初三学生就已报到,今天他们作为志愿者服务新入学的约270名初一新生。
王家坝镇中心学校位于蒙洼蓄洪区保庄圩内,虽然没有受到洪水侵袭,但为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和蓄洪区防疫工作,校长张云亮提前半个多月,就忙着做消杀。“今年开学来之不易,我们会向学生讲述防疫情、溺水等安全知识,也会对受灾的庄台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张云亮说。
阜南县教育局表示,蒙洼蓄洪区4个乡镇1.4万余名学生1日全部到校上课,没有因蓄洪造成学生滞留返校的情况。
今年,安徽遭遇史上最长的60天梅雨期,防汛抗洪遭遇长江、淮河、巢湖等“多线作战”,汛期累计转移群众超过130万人,为全国最多。随着洪水退去,安置点百姓返回家中,生活秩序逐步恢复。
家住巢湖边的四年级学生陆俗子结束了一个特别的暑假,迎来开学。1日早晨7点45分,合肥市长临河学区中心学校门前人头攒动。四年级学生陆俗子通过设立在学校入口的测温门后,走进教室,与全班45名同学一起,开始了新学期的第一天学习。
对她而言,这个暑假具有特殊意义。7月19日,因巢湖水位突破历史极值,合肥市决定启用十八联圩蓄洪区,陆俗子一家和其他村民一起转移到长临河中学临时安置点。在安置点里,志愿者们主动帮她辅导功课。“今年暑假我难以忘怀,功课没有因为洪水而落下。”陆俗子说。
1日中午时分,六安市裕安区固镇学校的学生们有条不紊地来到食堂就餐。7月中旬,固镇镇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固镇学校因地势较低整个校园泡在水中。线路重设、围墙重建、食堂翻修……一项项水毁改造工程在水退后加速推进,直到开学前一刻。
据了解,安徽省有12所受灾学校采取了临时分流安置,各校均制定了详细的分流安置工作方案。目前,安徽省已安排校舍维修改造资金、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补助资金8000余万元,用于支持受灾较重县区灾后重建工作。
鲜艳的五星红旗伫立在王家坝镇中心学校的中央,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分外鲜红。课间活动,张俊豪望着远方,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