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清华大学正式迎来了3800余名“零字班”本科新生。经历了特殊的2020年,他们终于开启了逐梦新征程。
清华大学迎新现场 马海燕 摄
男女生比例约2:1
2020年,清华大学共录取内地学生3500余人,港澳台学生60余人。内地学生中,理工类考生占比约62.2%;文史类考生占比约7.2%;艺术类考生占比约6.9%;来自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的考生(不分文理)占比约23.6%。另录取了来自全球49个国家的国际学生300余人。
清华大学迎新现场 马海燕 摄
新生共来自全国1100多所中学,其中,来自西部地区省份的学生约占26.6%,农村及贫困地区生源占20.2%,少数民族考生占9.7%,男女生比例约2:1。
3对双胞胎进清华
9月8日报到当天,来自大庆实验中学的张嘉胤等10名零字班新生迎来了自己的18岁生日。
年龄最小的新生为来自安徽省亳州一中的邓梅子文,出生于2006年1月,尚未满15周岁。邓梅子文通过安徽省提前批(定向)被自动化专业录取。
清华大学迎新现场 马海燕 摄
新生中共有3对双胞胎,包括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王子安和王子宁,双双选择了计算机类;来自广西柳州高级中学和柳州铁一中的祝尔康和祝尔乐,双双选择了未央书院;来自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的苏家正和苏家平,分别选择了未央书院和环境、化工与新材料类。
有人弃MIT选清华
今年全国31个省份的理科前10名中,七成被清华大学录取。清华在21个省份的理科统招录取分数线居全国高校之首;招生体量较小的文科专业方面,清华在30个省份文科统招录取分数线居全国高校之首。
清华大学迎新现场 马海燕 摄
在学科奥赛录取方面,2020年,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公示入学224人,其中131人进入清华。生物学、信息学两科竞赛保送生约70%选择保送清华。
部分手握国外名校录取通知的学科竞赛保送生也最终选择了清华。比如毕业于福建省福州三中的钟子谦和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校的王慧,都于去年12月15日拿到了MIT(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专业的预录取通知,又双双选择在9月8日赴清华园报到。
“能同时被清华和MIT录取我感觉像做梦一般,感觉自己很幸运。”王慧说,为适应清华生活,不爱运动的她在家里每天跑步,还学习了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的基础知识,为进入清华后的学习做铺垫。
钟子谦非常喜欢清华大学“无体育不清华”的体育传统,在暑假期间他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体能和游泳有明显进步。他还于去年参加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晨星计划”。
武汉医务人员的娃进了行健书院
程翼飞的父母是武汉市第四医院的医务人员,四医院作为武汉市最早的7家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之一,他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战斗前线。高三冲刺阶段的程翼飞一边照顾奶奶和肿瘤晚期的爷爷,给父母缓解后顾之忧;一边独自积极备战高考。
清华大学迎新现场 马海燕 摄
手握金灿灿的“武汉市优秀学生”、2019年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二等奖、2020年湖北高考理科676分,程翼飞通过强基计划被录取至清华大学行健书院。
2020年,国家强基计划首次实施,清华大学录取了939人。程翼飞是他们中的一个。这些学生分别被录取至致理、日新、未央、探微、行健五个书院。书院的名字来自清华校歌、校训。
清华大学拟以书院制培养、理-工双学士学位、科教协同以及本-硕-博衔接等创新型培养模式,打通评价、选拔、培养和后续发展多个关键环节。突破既有专业院系束缚,配置全校资源,为第一期学生选聘39位老师担任班主任、190余位老师担任书院导师,实现“最适合的老师教最需要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