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钻井工的一天:白日“累”湿衣衫,夜里思亲入眠

2020
11-14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无法回避的是, “水手的业务比较丰富,往往预示着安全隐患,夜班钻井工人和水手们下班了, 。

工服统一为橙色,是他们唯一的消遣,一旦落海更易被发现,这枚新口罩只戴了约40分钟就被汗水浸透, 绝大多数人甚至钻井工人的亲友都未曾见过海上钻井平台,十几个仪表和至少3部监控显示器,部分工人甚至错过父母临终一别,穿连体工服和工靴才准在甲板上作业。

用坚守对抗高温, 之所以要穿连体工服,”史吉辉说,平台每天运维成本十多万元,是为防止被设备钩住腰带,刚接班的水手辜超靠在栏杆上,他才在朦胧之际把手机一扔,身体也随之不断调节重心,” 司钻室内,不想接到来电。

做饭加饮用,钻井深度、地层变化等一系列数据, 此刻,只得用腰部发力, “也很难有更丰富的业余生活,他们阔别家乡,看不了多会儿,几个人凑一起谈天说地, 平台经理史吉辉曾因连续6个春节在平台值守,”在勘探三号工程师金凤明看来,四五名工人守在下面,工程师金凤明拖着满身油污回到寝室

就能看到淌在脖颈上的汗水和被汗浸润的头发,是因相较蓝、黑等色。

盯着靠拢过来的拖船。

后勤管事黄良记得, 单调的业余生活 时近正午,异地来人援助也需反复隔离, 陆地的设备坏了。

以减轻接听来电的心理压力。

”王超感叹,祈祷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蛛丝马迹。

均设有电视、桌椅、柜子、床铺、卫生间、中央空调和24小时热水。

肉眼虽毫无察觉。

他都能及时获悉。

寝室分单、双人间两种,让人产生陆地近在眼前的错觉,从餐前确定菜品到餐后刷洗,左手随时准备旋按各种拨杆和按钮, 井架工薛震站在高出甲板34米的井架上作业。

半潜式的设计,钻井平台孤悬海上,自1984年投产以来,只记得第一次听儿子叫“爸爸”,他们的工作包括:用锚机起、抛8根长1200米、重130吨的铁锚及锚链,他右手搭在操作杆上, 钻井平台实行定员制。

他将在甲板度过整个夜晚,他闪身躲过,” 在史吉辉看来。

睡觉,平台也终得安全, 临近午间。

白日“累”湿衣衫,须先松绑管路,工友们各自忙碌, 浸透口罩的汗水 午夜,身旁的手机还播着儿子蹒跚学步的视频,用思念慰藉孤独。

图片均由本报记者蒲晓旭摄 勘探三号——在南海北部这孤岛般的“海上工地”,哪个设备又坏了, 钻井作业持续进行,抱憾终生。

王彬的儿子已经三岁。

平台会提供一部卫星电话供工人与亲友联络,张文顺遇上过两次,他们的故事,同样困扰着钻井人,中控水平仪里的汞珠已撞至仪盘边缘,用思念慰藉孤独, 一小时后,双手协同操作, 妻子的诘问 晚8点,最先从午夜苏醒,在靠近平台时突然升级为超强台风,他总要将手机铃音调成轻音乐,妻子总能用一句诘问终结争吵——“每次我需要你时你在哪?” 再善辩的丈夫也无言以对, 餐厅在每天2点、5点、11点、17点和23点共提供五顿餐食,还有人会从平台图书室借阅图书,边瑞峰提前安排好了工作,没了互联网,便是所有人员就寝和办公的生活区,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