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肠小道”变脱贫通途

2020
11-19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从大漠边疆到欧洲市场——“羊肠小道”变脱贫通途

  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17日电(记者张钟凯、丁磊)“羊肠小道”有多长?

  一根细细的羊小肠不足30米长,在新疆和田却因为一条“变废为宝”的生产线,跨越山河和国界,一路通向欧洲市场。

  蜿蜒的玉龙喀什河从新疆和田市穿城而过,河西岸北京和田工业园区里的和田秋实昆仑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数十名工人正在车间熟练处理缠绕在一起的羊小肠。经过清洗、剥离、浸泡等,羊小肠变成一根根长约25米的透亮肠衣。  

  “别小看这薄薄细细的肠衣,它是西方不少食客的最爱,用来做香肠口感非常好。羊小肠肠衣韧性和弹性独特,是医用缝合线的好材料,还能用来做高端网球拍……”说起羊小肠肠衣的用途,公司董事长刘长利如数家珍。

  作为北京援疆产业扶贫项目,刘长利在2015年将公司落户离北京4000多公里外的和田,看中的是当地丰富的原材料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当地人世代养羊吃羊,羊小肠味苦,往往被当作废物处理掉,但当地百姓对处理羊小肠并不陌生,加工起来得心应手。

  31岁的车间女工吐尼莎·麦提赛迪来自和田地区于田县,在朋友介绍下来到这里工作两年多。她每天能处理100多条羊小肠。“家里养了25只羊,之前从没听说过羊小肠还有用,而且用处这么大。”

  刘长利介绍,去年公司加工处理近1000万根羊小肠,产值约1.5亿元,基本是出口,约2∕3流向欧洲市场,约1∕3销售到日本,“羊小肠海外市场需求大,供不应求。”

  这条肠衣生产线不仅让当地人对羊小肠刮目相看,也改变了不少村民对待工作的态度。在计件工资、多劳多得等管理办法激励下,厂里员工兴起“比学赶超”。

  原本在家务农的吐尼莎自豪地说,她来上班后最多一个月挣了5000多元。“我平时基本不请假,我特别喜欢这份工作。”谈话间,吐尼莎耳朵上的黄金耳饰摇曳发亮,这是她去年花3300元给自己买的礼物。

  刘长利说,目前企业仅羊小肠收购和处理环节就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270余人,其中约35%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工厂投产至今带动近1000户贫困户脱贫。

  凭借稳定的收入,吐尼莎一家三口去年轻松脱贫摘帽。她今年7月刚考取了驾照,准备日后买辆车。“能稳定挣钱的感觉真好!”

【编辑:房家梁】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