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保护修复提速,再造“海上森林”有多难?

2020
12-03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记者:吴娇颖

  近年来,由于沿海地区开发强度加大,加之近海海水污染、过度捕捞,我国红树林面积锐减。今年8月,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明确将对现有红树林实施全面保护。但红树林生态系统脆弱,修复难度大,保护与修复仍期待更多科技突破。

  潮涨时没进海里,潮退时浮出水面——长在陆地和海洋过渡地带的红树林,是一种奇特的生态系统。

  “海岸卫士”“海洋绿肺”“海上森林”……作为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胎生木本植物群落,红树林能防风消浪、净化海水、固碳储碳,还能维持生物多样性,也因此拥有许多誉名。

  近年来,由于沿海地区开发强度加大,大规模围填海造成滨海湿地丧失,加之近海海水污染、过度捕捞等,我国红树林面积锐减。

  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下,红树林保护修复提速。今年8月,我国首个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出台,明确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现有红树林实施全面保护。

  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司相关负责人日前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表示,目前,五省份正在制定红树林保护修复具体实施方案。

  但红树林生态系统脆弱,修复难度大,保护与修复仍期待更多科技突破,“红树林+”的生态产业模式,也正被积极探索。

当地村民从红树林之间穿过,前去赶海。新京报记者 吴娇颖 摄

当地村民从红树林之间穿过,前去赶海。新京报记者 吴娇颖 摄

  变化:“海上森林”的消失与回归

  10月底,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内游客不多。

  与其他海滨公园不同,这里没法一眼看到大海,“海上森林”自成一景。大片大片的红树林沿着海岸线蔓延,招潮蟹在浅泥滩里钻洞,不时能听到水鸟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里扑腾的声音。

  下午4点,北海市银海区下村村民张北(化名)把挎着竹篮的铁铲搭在肩上,和同伴们淌着齐膝的海水,穿过两片红树林之间的一条赶海通道。看见附近栈道上的游客,他兴冲冲地喊了一声:“赶海去咯!”

  他们的目的地是三公里外的浅滩。运气好的话,赶在天黑回家前,张北这次赶海可以挖到六七斤沙虫,放到市场能卖三四百块钱。北海盛产沙虫,这是“靠海吃海”的村民们祖祖辈辈的营生。

  在他们身后,延绵4.5公里长的红树林,属于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位于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内,面积近3000亩。

  北海林业工作站站长庞万伟介绍,自2011年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建立以来,已实施红树林生态恢复、修复工程360多亩,新种植红树林36亩。目前这里生长着白骨壤、桐花树、秋茄等19种红树,鸟类也由136种增长到了171种。

  “金海湾红树林的生态修复,也是北海红树林修复的一个缩影。”庞万伟说,从2011年到2020年,北海红树林面积增长1150公顷,10年的平均增长速率达到3.8%。

  但在几年前,环保为发展建设让步的情况也曾发生。

  2016年,中央第六环保督察组向广西反馈情况指出,2015年6月,为建设钦州滨海新城,钦州市将茅尾海自治区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29%的面积调出保护范围,实际调减面积1413公顷。根据相关建设规划,还将占用茅尾海和铁山港区域约595公顷原生态红树林。北海市合浦县沙田镇新港综合发展有限公司从2011年起,在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违规进行抽砂围填海及海砂销售,侵占保护区面积约70公顷,破坏自然红树林约20公顷。

  “上个世纪90年代,整个广西的红树林面积约为5654公顷,现在已有9000多公顷。”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主任范航清坦言,经过保护与修复后,虽然总体面积增加许多,但红树林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少。

  他解释说,健康的红树林,应该是各种品种交错分布的,单一的品种比较低矮,抵挡台风和消解海浪的能力比较弱,且容易遭受病虫害的入侵。然而,目前红树林内的顶级海洋动物资源量,不足40年前的十分之一。“海洋动物不仅能吃有害生物,而且能帮助红树林呼吸。如果动物没了,虫害爆发,防治起来非常困难。”

  保护:广西率先“出招”拯救红树林

  为了让红树林真正地“长起来,活下去”,广西率先“出招”。

  2018年广西出台的《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红树林资源进行保护的地方条例。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