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水稻林木被“熏”坏,居民在家也得戴N95
曾被中央环保督察组通报的贵州台江经开区,整改3年后疑似大气污染现象却不减反增
本报记者蒋成、张典标
无人机拍摄的台江县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本报记者蒋成摄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近期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经济开发区走访发现,当地数家铅酸蓄电池及再生铅企业,疑似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导致周边村民生产生活受到影响,柳杉、枇杷、橘子等树木大面积枯萎死亡,蔬菜、粮食腐烂减产甚至绝收。受访群众呼吁,强化经开区生产企业合规排放,同时开展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价,对造成的损害进行评估鉴定。
园区周边果蔬死亡、粮食减产,空气刺鼻得戴N95口罩
记者在台江县经开区工业园区走访发现,机械生产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十几个烟囱不断排出白色气雾。
在距离工业园区一公里左右的台江县革一镇后哨村,记者看到,道路两旁的山林中,成片的柳杉树逐渐枯萎,近三分之一的树木已经干枯死亡,土地里的部分蔬菜泛黄或发白,空气中弥漫着比较刺鼻的气味。
“污染大,空气是臭的。”在一位农户家里,记者见到正在收拾屋子的村民蔡秀华,她戴着一只已经发黑的KN95口罩说,“一般的口罩扛不住,一些村民即使在家都戴这种口罩,能紧实些。”
黔东南州台江经开区是2012年1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43.87平方公里,辖台盘、革一两个乡镇,地处台江、施秉、黄平、凯里三县一市接合部。
目前,园区已落地各类生产经营企业50家,已生产企业3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在建企业20家。
资料显示,台江经开区重点以铅酸蓄电池行业和再生铅企业为主导,形成以动力电源产业为引领的上下游产业集群。2020年1至9月,台江经开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9.78亿元,税收收入1.57亿元。
蔡秀华说,每天下午两三点钟是台江县经开区工厂排污最集中的时候,十几个烟囱源源不断排出浓烟,遇到阴雨天气,烟雾散不去。后哨村地势比工业园区低,能够感受到浓郁的气味向村子扑面而来。“空气难闻,时间长了就会呼吸不畅。”她说。
蔡秀华告诉记者,最近两年,她家菜地里的白菜总是无缘无故染病,试了各种农药都不管用,种植的白菜总是还没到包心阶段就开始起泡、干枯,油菜、蚕豆等蔬菜甚至无法生长起来。
跟着蔡秀华,记者发现后哨村多家农户菜地都存在相同的问题,田间地头的白菜菜叶发白,像被火烧过一样,油菜叶片发黄,有些出现腐烂。
蔡秀华家有一亩多水田,今年收成比以往减少了三分之一。“水稻也长不高,有的在生长过程中就逐渐枯死。”她说。
不光是蔬菜和水稻,后哨村的果树也受到影响。记者在一片枇杷树林看到,枇杷树叶大量掉落,有些树梢开花部位干枯发黑。
“前几年种枇杷是主要经济来源,工业园区开起来以后,我们的枇杷产量一年比一年少,枇杷果子个头越来越小,有的果子甚至长不大就掉落了。”村民杨树先说,“没想到今年有些枇杷树连花都不开了。”杨树先坦言,因为污染较大,留在村里发展产业已经不现实,只有外出务工才是唯一的出路。
园区曾因污染问题被中央环保督察组通报
早在2017年,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指出:贵州省“工业园区污染防治设施不配套”“全省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水平有待提高”。
贵州省整改方案明确,2017年12月31日前,确保依托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废水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所排放污水达到相关要求后才能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2018年6月30日前,建设完善已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的园区配套管网,确保园区废水应收尽收;强化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设施不正常运行、偷排及超标排污等违法行为。
2018年11月,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开展“回头看”时在台江县督察发现,黔东南州台江经济开发区整改不力,敷衍应对,涉重企业管理混乱,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徒有其表,不能有效发挥作用,重金属污染隐患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