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优化托幼服务,提升学前教育水平——
幼儿入园更便利 幼师成长也受益(会后探落实·办好民生实事)
本报记者 杨文明 张丹华 潘俊强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22日 第 13 版)
核心阅读
各地不断出台措施,优化托幼服务:投入更多资金支持农村学前教育,提升农村地区儿童入园率;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丰富幼儿教育理念;开展分层、分类专业培训,为幼师成长搭建多元学习和发展平台。
提升软件硬件水平
努力实现一村一园
“谁的小手放得好?我的小手放得好。谁的小手最听话?我的小手最听话!”课堂铃响,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黄瓜园镇安定村的幼儿园里,孩子们一边唱着课前歌曲,一边背着小手,比比谁坐得更端正。
看着眼前景象,园长李明满是欣慰。2017年前,安定村没有幼儿园,只有当地一所小学开设了相当于大班的学前班。“不少村里3—5岁的孩子只能由父母或者老人带。个别家长把孩子送到更远的黄瓜园镇中心小学幼儿园或者民办幼儿园。”
2017年,当地小学撤并后,政府投资300多万元,原有校址改建为幼儿园。地方还是那个地方,里头却大变样:室内分了活动室和休息区,室外设立了滑梯、秋千、沙坑、绿地。“2000多人的村子,300多个孩子,幼儿在哪儿,幼儿园就建在哪儿!”元谋县教育体育局基础教育股股长杨晓聪告诉记者,元谋县充分利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校舍,通过新建、改造等开办公立幼儿园,不断提升学前教育硬件水平。
安定村幼儿园按照年龄段办起了3个班。按照县里要求,采取“游戏化”教学,美工区、益智区、生活区、建构区、表演区……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在游戏中养成行为规范、培养兴趣爱好、提升学习能力。
上厕所要排队、吃饭前要洗手、上课不能说悄悄话……没上过幼儿园的孩子进入小学后,行为规范一时半会儿适应不了,农村小学的老师往往要拿出不小的精力去规范课堂秩序。“一年幼儿园下来,孩子很快就能适应行为规范,为以后打下基础。”李明说,孩子的进步有目共睹,幼儿园的好口碑渐渐传开,报名人数多了起来。
如今在元谋县,全县78个村委会开办幼儿园(班)83个,基本实现“一村一园”,全县学前一年入园率99.03%,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6.52%,基本实现了学前教育全覆盖。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投入学前教育,民办幼儿园通过提供校车接送、夜间住宿等服务吸引偏远村组的孩子,提升了偏远村组孩子的入园率。
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丰富幼儿教育理念
明媚春光里,玉兰花香味扑鼻。在陕西西安沣东第六幼儿园的室外活动区域,小朋友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同一时刻,学校二楼“七巧美工坊”的课堂上,小朋友们动手又动脑的陶泥制作课、水墨画课、剪纸课也开始了……
“孩子能在环境这么好的幼儿园里度过自己的童年时光,真幸福。”谈及家门口的沣东第六幼儿园,家住润景怡园小区、从小在沣东新城长大的全职妈妈郑欣很有感触。
“在我小时候,邻居家的娃上大学回来,把我们村里的小孩汇集到一起教大家认字,这就是我的幼儿教育。这些年不同了,我家两个孩子相差也就五六岁,幼儿园也是有很大变化的。”郑欣说。
沣东第六幼儿园成立于2015年,主要接收附近梦白村、新常村等区域的3—6岁儿童。“不同于普通的幼儿教育,我们园区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融入传统特色文化,让孩子们带着传统文化的基因走向未来。”沣东第六幼儿园园长刘丰梅说。
沣东新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园区依托传统历史文化资源,从硬件设施到教学理念、办学特色等各方面,都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幼儿园会定期给我们学生家长普及历史知识,让我们了解沣东的文化特色,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和孩子们互动,我觉得这样的特色教育很值得推广开来。”郑欣说,教学楼宽敞明亮,教学设施功能齐全,学校还会定期举行各类亲子活动,孩子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自己十分放心。
沣东新城充分发挥政府主导职能和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各部门联动合力,努力提升学前教育普惠性服务。据了解,沣东新城已累计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1所,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3300个,全面提升了辖区公办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和学位供给能力。同时,积极探索学前教育管理及办学机制,以民转公的方式转化14所民办幼儿园为公办,提供公办学位5220个。
分层分类专业培训
逐步培养幼教名师
庞雪阳是北京师范大学石景山附属幼儿园的一名幼师。初见时,她正在启发幼儿拿起绘本寻找阅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