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10000例!“切胃减肥”被滥用还是切得不够?

2021
04-30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袖胃”减肥魔法背后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霍思伊 李想俣

  发于2021.4.26总第993期《中国新闻周刊》

  2020年8月,曾担任鹿晗、张艺兴等知名艺人经纪人的壹心娱乐CEO杨天真在一次直播中宣布自己将接受切胃手术,这一消息立即上了热搜榜,第一次将“切胃”这个概念推向大众视野。  

  在一些特定人群中,切胃早已开始流行。与杨天真为治疗糖尿病的目的不同,更多人接受切胃手术,是为了减轻体重。而包括切胃在内的几种不同手术方式,也有一个更加笼统但指向明确的称呼:减重手术。在微博或抖音上以“减重”为关键词,能分别搜出几十个减重医生、减重医院及减重训练营的用户。

  减重手术在中国已然成为一个新兴产业,但正如英国伦敦国王学院代谢和减重外科主席弗朗西斯科·鲁比诺所说,“最终,在那些前来做手术的人中,只有少数是真正需要的,大多数往往没有必要。”

  “袖胃”兴起

  杨天真做的切胃手术全名叫“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LSG),简称“袖胃”。在中国,以“袖胃”为代表的减重代谢手术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但却是在近些年才真正流行起来。而“胃旁路手术”则主要针对极端肥胖患者和重度糖尿病患者。它的原理是将胃的小部分直接和空肠相连,让食物只通过一个胃小囊,然后直接进入小肠的末端,绕过了大部分小肠。相较于“袖胃”,胃旁路的优势是可减掉更多体重,降糖效果也更好。但劣势在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更高,且可能造成长期的营养不良。

  根据《中国肥胖代谢外科数据库:2019年度报告》,2008年,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减重代谢手术总共只有117例,但到了2019年,已飙升至11700例,十年之间增长了100倍。

  2013年,在全国总共4106例减重代谢手术中,“袖胃”手术只有777例,当时接近八成的减重代谢手术采取的是“胃旁路术”。但到了2014年,“袖胃”手术的数量一跃增长到了2200例,与2920例的“胃旁路术”几乎平分秋色。此后,“袖胃”越来越流行,到了2019年,已经占85.78%,成为中国最主流的减重代谢手术。

  “减重又降糖,孟化帮您忙”。这是“孟化医学在线”抖音视频中的一句经典开场白。身为中日友好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减重糖尿病手术健康管理中心负责人,孟化的抖音账号开通还不到一年就拥有百万粉丝,他也被一些人称为“国内减重手术第一人”。

  从2012年至今,孟化已经开展了超过4000台减重代谢手术。而据《中国肥胖代谢外科数据库:2019年度报告》推算,在2012年~2019年,全国一共开展的减重代谢手术不到55000台。

  2020年,受疫情影响,孟化团队从7月才开始开展手术,但到年底已进行了500多例。孟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果不出意外,中日友好医院2021年的减重代谢手术台数可以破千。“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医院的年手术数量达到1000台。很多医院一年才能做几十例,我一年就是它一百年做的。”他这样说。

  仅在2021年元旦前一天,孟化就完成了7台手术。但即使他如此“拼命”,也供不应求。《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的情况是,要想在中日友好医院做上“袖胃”手术,最快也要等上4~5个月。

  但孟化认为,中国目前的手术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应继续扩大。“中国大陆一年一共才做1万例减重代谢手术。你看台湾才2300多万人,一年就要做3000多例,我们光北京就有2300万人口,一年也就1000例左右,目前的手术空间还有100倍。美国有3.3亿人,每年做减重代谢手术30万~35万例,也就是人口的1%,按这个比例,中国每年至少也能做100万例,现在只做了百分之一。”他这么说不是没有依据——中国拥有近9000万的肥胖人群和1.298亿糖尿病患者,两个数字皆居世界第一。

  “袖胃”手术的原理非常简单,将胃的75%~80%直接切除,留下一个只有香蕉大小的残胃,因为形状上像一个细长的垂直袖子,所以被命名为“袖状胃切除术”。该手术不可逆,永久性地改变了胃的大小。胃容量缩小后,每顿饭吃的少了,摄入的卡路里就减少了。另一方面,由于切除了部分含有“饥饿素”的胃底,切胃后不仅进食量变少,也几乎感觉不到饥饿。

  “饥饿素至少减少了70%,而且研究表明,5年后仍可以维持在这一水平。”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临床医学教授米歇尔·加格纳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加格纳是“袖胃”手术的发明者,他于2000年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并且于2014年担任国际肥胖与代谢病外科联盟(IFSO)主席。他解释说,当胃变得“苗条”后,食物从食管进入胃,会在更短的时间内通过胃而进入小肠,这也会刺激其他激素作用于下丘脑,发出停止进食的信号。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