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丨江苏无锡:破除区域壁垒,长三角一体化释放民生红利
生活在长三角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今年年初,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在解放日报上的撰文,或许是很多“长三角人”的希冀:我们可以快速、便捷、舒适地来往于大城市、中小城市和乡村,去上海外滩看黄浦江,去南京玄武湖观落日,去杭州西湖边品茗,去海边小城吹海风,去山边湖畔小镇小住……
美好生活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 身处无锡的人们体会着“润物细无声”的战略红利:上学、看病、就业、养老等生活要事在一体化背景里不断有着新的改变,一卡同刷的便捷、一码通行的高效,让人们渐渐共享着世界级城市群的公共服务资源便利。
美好生活的画卷,需笔耕不辍。无锡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一次次民生手笔不断落下,与城市群各方心手相连,共同绘制“长三角人”的幸福画卷。
地域相连:织密网络,拓宽“长三角人”交往圈
基于地域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长三角人”穿梭往来日益频繁,生活圈、通勤圈的半径与时效正在不断刷新。
人们出行的脚下,似乎拥有了更快的“风火轮”。无锡五爱广场到上海陆家嘴的距离,无锡人李瑞日常用脚步丈量:他在上海一家跨国公司工作,早晨6时出门搭公交到无锡站坐高铁到上海站,转地铁到离公司最近的地铁站,再步行10分钟到公司坐上工位。傍晚6时出发,8时10分到家。
“除去休息、出差,三年往返下来就跑了18万多公里,可以绕地球4圈多,如果不是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便利,简直无法想象。”李瑞三年往返,家里堆了厚厚几摞高铁票,他说,有的上海同事单程通勤时间都在2个半小时以上,虽然自己是“双城记”,但跟在上海租房比,幸福感就爆棚了,“宝贵的是,每天都能陪伴孩子。”
“双城”胜似“同城”,得益于在擘画中不断拓展的交通网络。无锡是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节点,理应获得覆盖区域更广的“一日生活圈”、“一小时通勤圈”,为城市居民获得生活、发展的更多可能。
与“大动脉”连接的路网正在加密建设。“下阶段,将更进一步联系苏州、常州,更快步伐对接上海、杭州,打造更快的对外交通出行体系,”无锡市交通运输局综计处副处长亓宾介绍,将从公铁水等方面建设沪宁交通走廊带,同时打造包括轨道网、公路网、公交网的环太湖都市交通网,并全力打造机场枢纽、江阴港枢纽、铁路枢纽,织密长三角城市辐射网。目前,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03.3公里,百平方公里密度6.55公里。
让城市间往来日益密切,让人们更好地心手相连,更需要关注到迫切需要解决的“沟通的细节”。对堵点、断点的注重,阐释了无锡人全面拥抱、全面融入长三角的心情。
聚焦到堵点——南沿江城际铁路正在加快建设,建成后江阴将改变城内没有高铁站的历史,全面形成无锡全域到上海“轨道交通一小时商务圈”;锡太高速新建、沪武高速改扩建、312国道快速化改造工程等,将加快打通无锡—沪宁堵点;江阴第二过江通道建设,将加快打通无锡到苏北城市的过江堵点。
关注到“毛细血管”——锡山区将加快推进锡沪路城市化改造、锡山大道西延、新锡路北延等工程,强化无锡市区和苏州的融合;滨湖区将优化苏锡常南部高速、宜马快速通道等重点项目周边路网,实施环太湖公路交通改善等工程。
无锡市委党校教授蒋佳林认为,进一步畅通“毛细血管”,还要纳入苏锡常之间地铁的互联互通,让城际之间的民间往来更便捷。据透露,目前,新吴区正在加快推进无锡地铁3号线南延线对接苏州地铁14号线及7号线延伸线;而时速高达160公里的苏锡常都市快线正在进行前期方案研究。
携手合作:共建多赢,让幸福感从家门口升起
以医疗、教育为代表的公共服务跨地区共享,是现阶段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亟待突破的重要难题,也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途径。
一体化发展带来更多携手合作的契机。
上海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李庆云主任医师,近日来到瑞金医院无锡分院(新瑞医院)坐诊。“经常有上海的专家来这里坐诊,在家门口就能让瑞金医院的专家看病,省时又省力,真是方便多了!”患者感慨道。上海瑞金医院无锡分院开业两年来,337位上海专家定期来锡定点坐诊,大大方便了锡城患者。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医院还有一些来自苏州、泰州等地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