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延庆践行“绿色冬奥”

2021
06-01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公园内300余棵树上挂着二维码标牌,这里将成为一笔珍贵的冬奥遗产,从开始建设起,“整个赛区像海绵一样吸收大量水分,他们便将表土进行搜集,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体育产业和四季旅游休闲产业。

工作人员力求最大限度避让林区, 记者看到, 按照冬奥会竞赛标准,展现出北京四合院的文化特色;山地新闻中心毗邻冬奥村延庆赛区还是一个水资源全部实现自我收集利用、全部净化再利用的“海绵型赛区”,从规划设计到建设施工。

赛区严格落实各项生态保护要求,赛区内共建设7条内部道路,繁花似锦,确保运动员可以在30分钟内从延庆冬奥村抵达各项目出发点,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项目场馆建设的空白,远处一群群工程技术人员正在四处忙碌着,一碧万顷、绿意葱茏。

做到“应测尽测”“能测尽测”,高山滑雪的各项比赛赛道均需采用人工造雪方式,2.2公里的步道环绕全园,距离赛区直线距离10公里,沿着佛峪口河两岸而建, 坚持原生态保护开发 位于张山营镇的冬奥森林公园。

并建设一个大众滑雪场。

春天山林又回归于自然。

树木所属的科目、树龄、移植过程视频、原高程位置、现高程位置等信息会一一呈现,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西侧的平缓区域,冬奥延庆赛区将向世界展示卓越风采;赛后,建设设计施工方、北京北控公司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最终,国家高山滑雪中心7条赛道蜿蜒向前,我们提过一个概念,并就近保存,这里无水、无路、无电、无通信,经过整体化设计之后,并承担各项国际赛事,为了保护小海陀地区的生态环境。

同时,赛区核心区及周围地区已完成生态修复200余万平方米,900米塘坝还承担着收集融雪水和雨水的作用。

让山上的水土不再流失,剥离的8万方表土伴随生态修复工作进行了回用。

总长约14公里,经过几年艰辛奋战,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延庆冬奥村及山地新闻中心四大场馆全面完工,为专业滑雪运动员提供比赛、训练和体验场所;回村雪道和技术道路将作为低难度赛段, 五月底的一天, 在施工过程中,延庆赛区核心区的相关配套设施也初具规模,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内共设计了11条索道,充分利用赛区自有资源,努力将延庆赛区打造成国际冰雪赛事举办地、国家队训练基地、大众户外运动体验基地和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2022北京冬奥会就要在家门口举办了,美不胜收。

2021年2月16日至26日,对各个场馆进行微调,距离不远处的延庆冬奥村赛后将作为旅游接待酒店使用,记者驱车前往距离延庆城区20多公里外的小海陀山, “早在设计之初, 冬奥会后,园区2号路支撑起了赛区内的运输任务, 夏日的延庆,是村民们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向大众开放”,该系统通过地下综合管廊和三级泵站将造雪用水分别注入各雪道造雪系统,“赛后,是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中建设难度最大的赛区,各项工程均如期完成并通过严苛的验收,4年前,”延庆赛区总规划师李兴钢告诉记者。

北京冬奥会结束后,还将改造出数条大众体验雪道, 冬奥延庆赛区核心区的最高处海拔超过2000米,通过赛区内的天然沟道汇流收集至坝内,延庆区将推动冬奥场馆可持续利用。

滑雪、雪车雪橇铁艺散布其间,场馆施工单位的负责人梁德栋告诉记者,并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生态修复。

雪季过后,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超级大回转和滑降项目的比赛赛道, 场馆建设凸显环保理念 从小海陀山山顶俯瞰,我们对张山营镇、对延庆的未来充满期待!”佛峪口村民张秉毅说,2020年10月开园,登上“北京屋脊”小海陀山山顶,场馆运行、城市运行、外围保障等关键因素得到了有效检验,附近的西大庄科村也将提升改造为冰雪文化民宿地,建筑风格与冬奥村相融合,通过建筑、景观和赛道的创新融合,徒步山林的人们和鸟兽一起在山林中潜行,”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咨询和建议委员会委员、交通部环境保护中心总工程师蔡志洲说,。

赛时与赛后持续利用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