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晋中6月30日电 题:老班长34年后再穿消防战斗服:梦里已回“红门”很多次
中新网记者 陆祁国
时隔34年,老班长刘风兰再进“红门”,重新穿上战斗服,重温曾经的激情岁月,感受消防队发展巨变,勉励指战员续写荣光。
“很多次了,我都在梦里回到消防队,特别想看一看红色战车,摸一摸银色水枪。今天,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刘风兰说。
刘风兰参观消防救援器材。 陆祁国 摄
刘风兰系山西省昔阳县三都乡西峪村党支部书记。1982年,他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消防员。综合素质突出的他,曾担任战斗班班长,参与过一千多次火灾扑救任务。
“我能在34年后重回消防队,机缘很巧。”刘风兰说,西峪村系抗日战争年代“西峪惨案”发生地。近年来,该村发展红色旅游产业项目,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吸引了数万人参观学习。
前段时间,昔阳县消防救援大队组织全体人员前往西峪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期间,刘风兰表达了想回消防队看一看的愿望。
“昨晚睡得很晚,一直在想象消防队今天的样子。早晨5点多就睡不着了,特别期待。”6月30日一早,刘风兰换上一身新衣,见人就说“今天我要回‘家’了”。
上午10时许,昔阳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孙晖煜、教导员张玉龙带领消防员在大门口列队。“欢迎老班长重回消防队!”掌声中,刘风兰面带笑容,频频向消防员挥手。
“老班长,这个是城市主战消防车。它的行驶通过能力强、持续作战能力强、配备随车器材多、乘坐人员数量多。”
刘风兰重新穿上消防战斗服,显得倍儿精神。 陆祁国 摄
“这个是25吨水罐消防车”“这个是54米云梯消防车”……
一边是张玉龙的细致讲解,一边是刘风兰的感慨不已。“变化太大了,现在的装备比我们那时候好得太多了。”
刘风兰说,上世纪80年代前期,他们使用的水罐消防车载水量只有1.5吨,马力小、速度慢,坐在车里夏天热、冬天冷。有些消防车库因为没有暖气,还得在车库中间砌筑空心墙,在墙中间烧上树叶、枯枝为消防车保温。
“老班长,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你们当年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刘风兰参观了车辆装备、救援器材之后,消防员提出如是请求。
“那时候的工作生活条件和现在没法比。”刘风兰回忆,他们参加入伍集训时,住的还是土炕,每月津贴只有10块钱,退役之前才涨到每月18块钱。“我刚当消防员的时候,餐桌上摆了一盘酱豆腐,身边一个消防员还以为是普通豆腐,夹起一整块塞进嘴里才知道这种豆腐很咸。”
“虽然那时候的条件很差,但所有消防员的精气神都足。”刘风兰说,每年3月开始强化体能,特别苦,但是没有任何人退缩,每次参加灭火救援,大家都是争着抢着上一线。
昔阳县消防救援支队指战员聆听刘风兰讲述30多年前的“故事”。 陆祁国 摄
刘风兰参加的一千多起火灾扑救战斗中,最难扑救当属一家制药企业火灾。“连续扑救了三天,中间没有合过眼,大家瞌睡得实在不行了,就用凉水往头上浇。当时都想利用短暂休整时间坐下歇一歇,但都不敢坐下,因为只要坐下就睡着了。”
参观期间,刘风兰重新穿上消防战斗服。虽然年龄偏大,但他的动作仍旧专业。“我们那时候的战斗服需要系扣子,但也能在14秒内完成着装。”
“听了老班长的讲述,我本人可谓感触颇多。”孙煜说,30多年前,消防人的前辈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狠抓训练、强化业务技能、力保一方平安,这种不讲回报、只讲奉献、敢于攻坚、善于打赢的精神,是留给当今消防人的宝贵财富,值得每一个消防人认真感悟、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