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州易地搬迁“五新同步”开启新生活

2020
09-14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住房是老百姓安身立命、挡风避雨之所,安居乐业向来是中国人的梦想,而如何满足贫困人群的住房需求,与全面脱贫奔小康息息相关。

  为彻底解决高寒贫困地区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问题,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把住房安全建设作为贫困户脱贫的重要任务,坚持新村、新居、新产业、新农民、新生活“五新同步”,统筹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安全住房建设项目。

  截至今年7月份,凉山州累计完成新建安全住房19.5万套,其中易地扶贫搬迁住房7.4万套,彝家新寨住房建设9.8万套,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住房等2.3万套,全州贫困户安全住房保障率达100%。

  喜德县光明镇彝欣社区:

 

  住房大改善 日子有盼头

  车辆行驶在凉山州喜德县的公路上,四周群山环绕,郁郁葱葱。从县城驱车大约20分钟,远远便看见一片依山傍水、崭新的大型社区,数栋明黄色的楼体上立着“光明镇彝欣社区”几个大字。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彝欣社区内看到,道路宽敞整洁,绿化良好,设施齐全,居民在小区内散步、休憩,与城市里的住宅小区并无差别。

  彝欣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吉力阿体介绍,彝欣社区位于光明镇甘哈觉莫村,是喜德县一处易地搬迁大型集中安置点,总建筑面积达19.12万平方米,计划安置农户1698户,其中易地扶贫搬迁1399户7084人。

  的日伍机今年28岁,彝欣社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后,的日伍机一家三口出资8000元,分到了现在的这所近80平方米的房子,去年10月份正式入住。“我们以前住在山上的土坯房里,又小又简陋,用水用电基本都是靠提井水和点蜡烛。现在的住房条件比过去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在的日伍机家中,她边说边翻出以前土房子的照片展示给记者。

  “住”的问题解决了,还得解决“吃”的问题。过去,的日伍机和丈夫都在家中种地,“一年忙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日子很苦”。如今,丈夫在江苏务工,每个月能有4000多元收入,家里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的日伍机说,自己通过优惠政策,贷款3万元,开了间小服装店。“虽赚得不多,但店离家很近,方便照顾孩子。希望将来能扩大服装生意,生活能越来越好。”的日伍机的笑容里充满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昭觉县沐恩邸社区:

  告别悬崖村 迈向新生活

  “曾经,土房洼路愁温饱;如今,苦尽甘盈奔小康”。走进凉山州昭觉县沐恩邸社区,办事大厅门口对联特别醒目,这是该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428户6258人搬出大山挪穷窝,阔步迈向新生活的真实写照。

  今年5月14日,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点完成搬迁入住,该安置点涉及包括沐恩邸在内的5个社区,共安置3900余户1.8万余人,这也是四川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走进沐恩邸社区时,近40名彝族妇女身着民族服装,在社区广场上载歌载舞。在旁边观赏的杨铝洗说自己刚刚“放学”。

  “以前每天早上要下田,围着庄稼地打转转,现在早起就到社区的技能培训班上课学电工技术。不仅不交学费,每天还能领20元补贴。学成以后我准备就近找工作,既能照顾孩子也能挣钱。”杨铝洗说。

  今年6月12日,杨铝洗一家四口从“悬崖村”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搬到了沐恩邸社区,分到了100平方米的房子。“以前进一趟县城,往返要走4小时。在村里想买东西,不是有没有钱的问题,而是根本买不到。”新旧对比,搬家后的好,杨铝洗可以说出一大串。“再也不用和牛羊住在一起了,每天都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娃娃出门就上幼儿园。”

  为了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安置点积极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确保搬迁群众生活越来越好。政府加快对扶贫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社区治理,对贫困户开展免费的烹饪、电焊等技能培训,帮助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越西县城北感恩社区:

  环境“高大上” 服务更贴心

  走进凉山州越西县城北感恩社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高大上”。洁白的单元楼整齐划一,宽敞的柏油路纵横交错,成片的绿化带生机盎然。

  据悉,越西县共有130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涉及搬迁群众4938户21814人。其中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为城北感恩社区,新建住房1440套,共安置17个乡镇38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421户6660人。社区内配套建设幼儿园、卫生室、村民活动中心、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

  自搬迁以来,城北感恩社区还充分利用周边的资源优势,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帮助、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一体化贴心服务。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