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摇篮”成长记

2020
09-21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没有财政拨款、占地不足60亩,靠世赛指引教学改革,小规模学校驶入大航道——

  “冠军摇篮”成长记

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冠军梁智滨获奖后返回基地砌筑教学样板。谢银满/摄

  湖南,长沙,两名选手不敢有丝毫松懈,即便疫情也没有卸下他们拼搏的狠劲:选材、测量、放线、切割砖块、组砌……孜孜以求。

  作为将要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第一届技能大赛的选手,“老三届”伍远州和“新兵蛋子”罗杰,在长沙建筑工程学校(以下简称“长沙建校”)的集训基地,被金牌教练、中建五局技工学校教师雷定鸣反复打磨。

  “老将和新兵,一个补短板,一个抓技术全面提升。现在看来,很有希望。”9月4日下午,金牌教练雷定鸣告诉记者,他们目前全力以赴,力争在明年上海举办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出现自己学生的身影。

  “世袭”的泥瓦匠

  曾取得首届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砌筑项目比赛金牌的罗杰,是来自湖南省隆回县的娃。罗爸爸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老砌匠”,村里乡亲们20多套房屋都是罗杰父亲“一砖一瓦砌出来的”。

  自小受“泥瓦匠”父亲熏陶的罗杰,深爱这门“凝固的艺术”。

  初中毕业后,慕名而来的老罗把儿子罗杰送到了长沙建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习,希望子承父业。

  “无论做哪一行,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成功。”每次罗杰与父亲聊天时,望子成龙的父亲叮嘱再三。

  指导老师向卫忠对罗杰在比赛中的表现非常满意。他告知,罗杰吃得苦、霸得蛮,每天按照学校制定的训练计划推进,有时遇到难题或者对自己训练效果不满意时,还给自己“加餐”。就比赛表现而言,“按照世赛的打分标准,罗杰也属于上等水平”。

  位于长沙雨花区一个偏僻角落的长沙建校,是一个中建五局自办的一家企业技工学校,占地面积不足60亩、学生2300余人,所设专业主要是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道路与桥梁。

  作为在市场的惊涛骇浪中自求生存的一叶小舟,近年来该校却成为行业翘楚,连续三届培养了世赛砌筑项目获奖者邹彬、金牌获得者梁智滨和陈子烽。由此,享有“世界技能大赛冠军的摇篮”之誉。

第45届世赛砌筑项目金牌获奖者陈子烽。雷定鸣/摄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缪玲勇介绍,2009年该校第一次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派出的两名选手在工程算量的竞技中,拿回来两块金牌。

  “那时,整个湖南中等职业学校参赛的氛围不是很浓厚,这样的成绩一时引起轰动。”缪玲勇说,虽然学校专业面相对比较狭窄,但这反过来也便于集中优质资源“选马套车”。同时,学校领导班子敏锐地发觉这是一个契机:利用国赛平台,可以将这个同行业最小规模的学校驶入一个大的航道。

  雕琢璞玉

  选出砌筑项目首个世赛获奖者邹彬,当年让基地导师们颇费了一番功夫。

  当时18岁的小伙子邹彬是中建五局一个项目的劳务人员,在参加五局的“超英杯”技能大赛勇夺第一。

  此时,在各类竞赛中连出佳绩的长沙建校,已经被确定为世界技能大赛的中国集训基地。他们一眼看中了这个颇有灵气的小伙子,试图为2015年的世界技能大赛选苗。

  出人意料的是,邹彬一口拒绝——参加集训会少挣300元一天的工资,对穷得叮当响的小邹而言,这比遥远的比赛名次更为重要。

  在中建五局领导和劳务班组负责人的反复劝说和“画饼”之下,邹彬终于成了集训队员。

  训练过程非常枯燥乏味,邹彬几度动摇。学校安排了在海外工作过的高工周果林等,从识图、切割、绘图、计算等方面,给邹彬传授知识,补齐短板。

  细心的周果林甚至量身为其设计了一套识图、砌筑的口诀。学校还专门研制了一些工具,为选手实操提高效率。

  一次次完善,2015年邹彬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砌筑项目优胜奖,实现了中国在该项目上奖牌的“零突破”。他和其他获奖队员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马凯的接见。

  此后4年,该校在这一项目中培养的两名选手梁智滨和陈子烽,蝉联了第44届、45届世赛冠军。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