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3000公里,他们将海洋科普馆“打包”从浙江带到青海

2021
08-03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跨越3000公里,他们将海洋科普馆“打包”带到囊谦

  3388公里,是浙江舟山与青海囊谦的距离。一个在东部沿海,一个在西部高原,却因浙江海洋大学师生的一个举动,两者联系了起来。

  “这叫蠵龟,是现存最古老、最大的爬行动物,因为背甲泛红棕色,也叫红海龟,现存数量比较少,这一只是海关查获后专门捐给我们学校的。”

  “这叫柳珊瑚,看起来像是植物,实际上是动物。”  

  “这是路氏双髻鲨,是鲨鱼的一种,跟大家想象的大鲨鱼不一样吧,这个是幼鲨,是被非法捕捞的。”

  …………

  7月22日下午,在囊谦县第二完全小学,来自浙江海洋大学的4名大学生志愿者,正在给学生们上一节海洋科普课。而引起学生们兴趣的是,那些从几千公里外“打包”运过来的上百种海洋生物标本

  志愿者谢玉龙介绍,这些标本是浙江海洋大学为囊谦县小学生精心准备的,由甲壳类、鱼类、贝类、棘皮动物等四大类组成,其中包括“路氏双髻鲨”“蠵龟”“虎斑宝贝”等多件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标本。除此外,他们还特别展出了由乌贼、大黄鱼、小黄鱼、带鱼组成的东海传统“四大海产”标本。

  几乎每一件标本,都凝聚着浙江海洋大学师生的心血。“像这一次我们带过来的10多种螃蟹标本,孩子们特别喜欢,这些都是我们用镊子一点点掏出里面的蟹肉,再黏合好外壳,几乎是完好无损,仅这一道工序,一个标本就要花3个多小时。”谢玉龙说,每一个标本都是经过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博物馆精心挑选的,学校专门组织团队奔赴囊谦,将这些标本陈设布展,在校园内建起了一个小型的海洋科普馆。

  目前这个海洋科普馆已经接待了1700多名学生参观。囊谦县第二完全小学校长俄金曲吉说:“这里大多数孩子没有见过海洋,更没接触过海洋生物,这些标本能让他们身临其境地了解海洋,激发他们探索海洋奥秘的兴趣。”

  浙江海洋大学副校长徐士元专门奔赴囊谦,指导海洋科普馆的布展。他说,在囊谦建设海洋科普馆是学校“海山计划”的重要内容。该计划是由浙江海洋大学红十字会牵头的一项集海洋科普、捐赠、送医等于一体的公益项目,自2016年起已组织实施5年,让青藏高原的孩子看到海、了解海、提高海洋意识是“海山计划”主要开展的工作。

  今年暑假期间,浙江海洋大学“海山计划”中的10名主要成员奔赴囊谦县第二完全小学,除海洋科普馆的建设外,目前已经开展了海洋科普教育、海洋特色剪纸教学、应急救护培训、留学生英语课堂等相关活动。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