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坝上农村里的小康故事:把握现在 期冀未来

2021
08-03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中新网张家口8月3日电 (肖光明 李洋)盛夏时节,河北坝上天朗气清,青山叠翠,绿草如茵。仁和堡村村口菜田里,等待收获的卷心菜、白菜、生菜、甘蓝等在阳光与微风的滋养下,翠绿欲滴。

  仁和堡村村民闫爱军这两天十分忙碌,家中刚诞下壮实的牛犊,20多亩白菜也在采摘、销售中。闫爱军打心眼儿里喜欢这样忙碌的日子,“忙点好,日子有奔头,踏实”。

图为仁和堡村第一书记靳元力入户与村民商谈养殖产业发展。 肖光明 摄

图为仁和堡村第一书记靳元力入户与村民商谈养殖产业发展。 肖光明 摄

  闫爱军所在的仁和堡村,位于河北省沽源县小厂镇。2017年时,该村还是河北省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409户、91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89户、367人。

  据仁和堡村党支部书记杨旭东讲述,从前村里道路泥泞不堪,没有自来水,种蔬菜要靠天吃饭,到了晚上更是“无灯一摸黑”……这是昔日贫困村的记忆。

  2020年2月底,包括沽源县在内的河北省27个环京津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数百万贫困人口脱贫,环京津地区历史上第一次摆脱了区域性绝对贫困。

  如今的仁和堡村旧貌换新颜,13条街道、2万多平方米巷道全部硬化,清澈的自来水通到了家家户户,90盏新装的路灯令村民结束了晚上“无灯一抹黑”的生活。公共厕所、爱心浴室、1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都已投入使用。仁和堡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村容村貌样板村。

图为河北坝上村民家中摆设简单朴素却又清新整洁。 肖光明 摄

图为河北坝上村民家中摆设简单朴素却又清新整洁。 肖光明 摄

  中新网记者曾连续多年关注仁和堡村的变迁发展。近日,中新网记者再次来到仁和堡村,看到村子不仅是环境的改变,产业发展的“赛道”也已建好,各家各户也在“奔跑”,书写着自己的小康故事。

  清晨起床,48岁的闫爱军把庭院认真清扫,收拾干净。几年前,因为女儿生病,闫爱军花掉所有积蓄,这也让他成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闫爱军养殖了20多头牛,每年通过出售新生的小牛犊,就有1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的收入,再加上种植蔬菜和打工的收入,这位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去年,闫爱军将老房子重新装修。原来老旧的红砖墙贴上了白色瓷砖,显得十分干净。庭院里,原来的泥土地面也都全部硬化。房间里沙发、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利用院子的空地,闫爱军还自己动手,搭建起了4间牛舍,养殖的牛可在里面过冬。

  今年69岁的张海花的小院里,安静清幽,墙根处盛开的鲜花随风摇摆。庭院里种植的西红柿、黄瓜、茄子也已经挂果。

  据张海花介绍,两个女儿已经出嫁,村里给老伴安排了公益岗的工作岗位,每个月能有450元的收入。再加上每年土地流转费、生态补偿金、社保等收入,老两口每年能有2万多元的收入。“这些钱足够花了,现在真是好日子了。”张海花说。

  平素里爱干净的张海花,将家里收拾得十分干净,屋子里的摆设简单朴素却又清新整洁。家里最醒目的地方摆放着奖状《沽源县二0二0年美丽庭院创建示范户》,这个奖令张海花及家人高兴得合不拢嘴。

  对此,沽源县小厂镇镇长刘素东表示,富裕的农村生活绝不仅仅是追求物质上的充裕,更需要精神上的富足。

  在仁和堡村村西,一座全新的戏台主体已经搭建完毕。白色墙面、灰色彩钢屋顶的戏台时常引来村民的驻足。已经很多年没有在村里看过演出的村民们,都在期盼戏台早点建成。

  仁和堡村党支部书记杨旭东忙里偷闲时,也会扭一扭,唱上两句。杨旭东说,等戏台搭建好后,将村里的二胡、板胡、能唱戏的演员全部组织起来,组建一支农村小戏班。以前日子穷,大家没心思演出。现在日子好了起来,期盼在戏台上“唱出”大家的心声。

  烈日炎炎,绿满乡野。“90后”郭建伟正在菜地里忙着摘菜,将大白菜打包装车。他承包了140亩耕地种植蔬菜,但因为遭受了冰雹灾害,近百亩的蔬菜损失惨重。但在郭建伟的脸上,并没有表现出太多忧伤。

  郭建伟一边忙碌,一边对记者说,“不可能每年都挣钱,也要学会承受意外。还有40亩没销售的蔬菜能带来一部分收入,明年继续干下去。”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