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深圳8月10日电(记者白瑜、毛思倩)“我想造出一种机器人,它是由程序驱动的,外形跟真正的人一样,可以让它代替医护人员和义工的工作,妈妈就不怕中暑不会累了。”在深圳市少年宫暑期科技班,11岁的许梓轩一边学习编程,一边说出了自己的梦想。
2021年5月-7月,深圳遭遇阿尔法、德尔塔两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双面夹击”,传播链条上共涉及113.6万名重点人员。深圳市组织了8万多名医务人员、5万多名社区工作者、1万多名警务人员、24万多名志愿者,完成了3轮全市2000多万人的全员大检测。
为了关爱和回馈深圳抗疫一线工作人员,深圳市团市委、市少年宫搭建“梦想之梯”,为抗疫一线人员和“百优”志愿者及其适龄子女或亲属提供200个免费暑期课程学位,涵盖综合类、美术类、科技类、影视类、舞蹈类、语言类、器乐类等素质培训课程。
在科技课程中学习光电传感器的应用,在影视表演课学习少儿辩论和语言表演,在器乐课程中通过视唱、律动体会音乐之美……孩子们的这个暑假格外丰富多彩。
就读于深圳宝安区海港小学的许梓轩如愿加入了科技类“神秘险境”暑期编程班。他的母亲屈春兰是宝安区永丰社区的一名义工。“妈妈的工作就是帮助深圳这个城市少一点危险”,这是他对妈妈工作的理解。
协助重点区域核酸检测、组织群众接种疫苗、组织义工进行健康码查验……疫情一开始,屈春兰就过上了“朝七晚九”的生活。晚上回到家也要继续开视频会,做第二天工作计划,一连很多天连孩子的面都见不上。
在提到儿子时,屈春兰红了眼眶,她给孩子讲了自己的具体工作,让孩子知道妈妈工作的意义,也获得了他的体谅。
12岁的钟智彬就读于深圳市龙华区高峰学校,妈妈李春梅在达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疫情期间负责组织社工分赴核酸检测点,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筛查工作。
“我很想去帮妈妈,但她总说小孩子不能去。以前我想当宇航员,现在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再有病毒时,可以像妈妈一样帮助更多的人。”钟智彬说。
深圳市少年宫培训管理人员章桐菱告诉记者,老师们设计了党史融合课程,比如通过用滑轮组的原理模拟旗杆的升降,让孩子们知道国旗是如何升上去的;通过讲述“大庆精神”等,让孩子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艰苦奋斗;把美术课堂搬到户外,鼓励学生观察中国传统建筑、用画笔描绘祖国锦绣山河,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操。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