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挽回”真有效还是交“智商税”?
“挽回”的不是情感是生意
“分手挽回”“婚恋修复”“情感咨询”……如今,不少网络平台都有所谓“情感挽回”“婚姻挽救”等服务。记者调查发现,与价格动辄数千元、上万元相比,类似服务背后的效果却充满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专家提醒,把挽回感情寄托于他人并不靠谱,相关平台也应当对类似内容服务强化监管。
现象:挽回业务繁多 情感主播“搭车”
当与对象发生争吵,闹出分手后,心急如焚的蒋小花开始四处“求救”。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刷到手机上有情感机构提供“分手挽回”服务,每个月3000元费用。然而,连续交了共9000元之后,她才意识到,自己预期的挽回结果并没有出现,且“与挽回目标关系丝毫没有好转”。
记者发现,类似主打情感或婚姻“挽回”的商家并不少见,价格从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这些商家常常出没于搜索引擎网页、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生活服务软件等。
记者在搜索引擎输入“情感挽回”,发现网页排名的前五个内容,都是情感挽回类公司机构的广告。而在短视频平台和小红书软件上,输入上述关键词,也不乏一些机构和博主的身影。在这些博主中,有的是长期更新和分享感情类话题内容,从个人角度分析讲解如何挽回、挽救感情,或者讲述怎样“避坑”挽回;有的却以“绝对干货”“情感咨询”“一对一咨询”等字眼出现。
不论是在哪个平台上,一些“挽回”类服务的业务推荐中,除了标榜有“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之外,也不乏有效果或结果类保证性质的推销用语。诸如“教你6招成功挽回爱”“没效果不收费”“不成功不收费”等词汇吸引着顾客,甚至有机构宣称“7天挽回爱情”。
这些提供“挽回”服务的公司,大多都以“教育咨询”“情感咨询”的名义注册成立。不过也有公司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名开展服务。查询相关机构的经营业务范围可发现,有的业务范围中有“心理咨询服务”,有的则并不沾边。西安一家专业致力于“挽回爱情,修复婚姻”的情感中心,其注册公司的经营范围中,主要包括电子产品的开发、软件开发及销售等,并未见到有情感和心理或情感咨询的范畴。
生意:套路层层推进 引导客户付费
活跃于各个平台的“挽回”服务,是否有什么套路?
“前期与导师聊的时候,感觉问得很细致,很耐心,好了解我……”曾经购买过情感挽回服务的吴女士表示,情感导师一开始无微不至的了解和询问,让她感觉到被安慰,也被对方信任,于是交了数千元进入“挽回实操课程”。“前期会给你发很多PDF文件、链接等,还有书籍,目的是提高自己的情绪稳定能力,后来也会指导怎么发微信朋友圈,措辞需要如何修正等。再后来,指导如何邀约对方线下见面,然而最后还是失败了。”
“之前分手心急如焚,在网上找了情感挽回的专业导师。效果不太明显,却步步深入,让报更高价格的服务。”另一名消费者表示,自己交钱后,没有什么实质性帮助,后来对方又建议购买8888元和16800元的挽回服务,不过自己并没有继续交费。
一些情感挽回机构的“套路”可以大致归纳如下:第一步,与消费者电话或网络接洽,通过耐心询问聊天,逐渐获取对方信任;第二步,“建议”消费者购买挽回服务,交钱后会给消费者大量资料课程,让消费者先与目标对象“断开联系”,专心学习“提高自我情绪和心理稳定”;第三步,从措辞、语气等方面,指导消费者如何“建设”朋友圈,给挽回对象塑造新的“朋友圈人设”;第四步,“代聊”。教消费者如何与对方聊天,怎样回复对方消息、如何发短信、打电话,邀约线下见面沟通等。
尴尬:合同多耍心思 机构荣誉成疑
采访过程中,有消费者表示,情感“挽回”类机构或商家在面对消费者咨询时,往往会口头表示“问题不大”“有用”等模糊措辞,以吸引消费者购买服务。然而,真正落实到合同环节,却容易“耍心思”。
有消费者展示了自己与上海一家挽回机构的合同。在该合同中,竟然规定“除非是因乙方单方原因提前解除本协议,否则乙方已收取的咨询服务费概不退还。”“乙方有权利根据客观情况需要且无需事先经过甲方的同意更换执行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