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无健康码乘地铁受阻”引众人支招
【现实挑战】没有智能机,不会操作小程序,疫情期间健康宝让部分老人出行遇困难
【应对策略】公共场所应尽量安排人员提供代查服务;老人主动学习,社会和家庭也要多一点耐心
近日,在大连地铁站,一位老人因为没有出示“健康码”,乘车受到阻拦。事情不复杂,却上了热搜,一面是严格执行防疫规定的工作人员,一面是搞不定“健康码”却执意进站的老人家,谁占理?疫情期间数字防控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也让一些老人“急得团团转”。
当今这个“扫码”时代,手机上各种各样的二维码,从电子钱包到身份证明,几乎全方位覆盖了人们的生活。如何获取和使用这些二维码,年轻人是信手拈来,但银发族可能就没那么得心应手了。
老人不懂“健康宝”
公共场所屡屡受阻
近日,一段视频在网络平台引发热议。大连地铁旅顺站,一位老人在通过安检处时,工作人员多次让老人出示个人健康码,但老人自称听力有问题,表示“你们没给我通行证”,双方发生争执,该乘客情绪激动。随后,工作人员联系站内警察。视频显示,老人曾多次询问“什么是健康码?”“要电话号码?”
随后,@大连地铁发微博回应,车站工作人员加强管理是对的,但是方式方法不妥当。随后站内警察与大爷讲明疫情期间相关规定后,大爷表示自己情绪激动了,并对此作出道歉。
其实这样的事在疫情期间并不是偶发事件。今年3月,江苏镇江某公交车上几位老人用老年机无法出示“健康码”,被赶下车的相关报道引发热议,6月一篇《被公交车抛下的人》在社交网络疯传,高科技似乎“欺负”了老年人。
除了公共交通,疫情期间出入公共场所也让部分老人“犯了难”。今年6月,一段大爷不出示“健康宝”也不戴口罩,硬闯北京天坛公园的视频也被刷了屏。要知道,疫情期间,查验“健康宝”是北京人入园的“必备动作”。但老人们也面对实实在在的困难:有些人没有手机或者只有非智能的功能机,有的老人拿着智能机也不会操作。
不少网友提出,要体谅不会使用“健康宝”的老人,为其提供其他解决方式。针对这样的情况,大家纷纷支招。
首先,健康宝有一项“他人代查”功能,应该适当利用起来。对于公园、超市、银行这类老人常去的公共场所,可安排适当的人力帮老人代查。
同时,健康宝的状态当日24时前均有效。有老人的家庭,子女或亲属可以在老人出门前,帮忙在家生成当日的健康状态,截图保存。这样老人只需出示当日有效的图片即可,可以避免当场不会操作、长时间排队、公共场所摘口罩扫脸等问题。
对于使用非智能手机或未携带手机的老人也不用着急,例如北京的公园管理部门就表示,可出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或提供身份证号码,由工作人员协助核验健康状况,验证通过后即可入园。
代查“健康宝”虽是“及时雨”
老人也要主动学习
不过,代查、代扫虽然从功能上可以实现,但对于一些机构和单位,却苦于人手不够,难以安排。据媒体报道,在不少购物中心门口,因为工作人员较少,无法提供代查服务,还是聚集着许多老人低头“鼓捣”手机。
需要注意的是,提供“代查”等服务举措,不仅是对老人出行的底线保障,也是对老人的照顾,更是对社会公平的保证。不过,“代查”服务并不能弥补老年人在信息能力上的缺陷,它只能是方便老人出行的“及时雨”,但更关键的还是让银发族掌握一定使用新媒介的知识和能力,帮助他们步入数字化时代。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社会治理和发展规划自然应该糅合老年群体的人文关怀,但打铁还需自身硬,老年群体自身也要多学习。疫情期间,智能时代对银发族发出善意提示——现在越来越多的生活场景被数字化,比如移动支付、线上挂号、网络购物等等。在疫情之下,更是涌现出了大量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面对数字生活的洪流,老年人已经很难置身事外。老年朋友应该积极适应数字化发展,享受数字红利,市场才能够挖掘“银发经济”潜力。
同时,相关部门在信息化和数字政务建设过程中,应该设置过渡期和老年群体服务通道,企业的产品设计也可以更加“适老化”。
帮助老人融入数字化
社会和家庭多点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