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甘州:戈壁砂石滩“改地适树”

2021
08-24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中新网兰州8月24日电 (崔琳 杨艳敏 刘枫)“太不可思议了,两年前这里还是沟壑纵横、漫天风沙的砂石滩,眼下已经蜕变成我们的后花园了!”甘肃张掖市甘州区居民詹军表示。

  在甘州区万亩常青林储备基地,山坎坎、沟洼洼都变成了绿地美景,休闲胜境。 傍晚,漫步于该区黑河滩生态修复胡杨林一期彩色步道上,波光粼粼的水系、鸟语花香的林区,前来运动、拍照打卡的民众与游客络绎不绝。

图为甘州区曾经的砂石滩。 杨艳敏 摄

图为甘州区曾经的砂石滩。 杨艳敏 摄

  没土怎么栽?水从哪里来?祁连山下“硬”造甘肃版“塞罕坝”

  全程参与植树造林的林业干部谢小龙回忆当初,滩上没有一棵树,太阳晒得没处跑,吃饭也只能用几个大石头支口锅,开水里下些面条,蹲在地上吃,虽然很艰苦,但是看到一棵棵树在荒滩上活了下来,再苦再累也值得。

  当地统计数据表明,如今万亩常青林储备基地已经成活了1.2万亩樟子松、油松等常青苗木。

  “再过几年,这里不仅是苗木储备基地,还能实现碳汇交易,成为绿色银行。”甘州区林草局局长王东军介绍说,2017年,在中央环保督察整治中,位于黑河西岸甘州段的19家砂石料厂彻底退出。随后,从整治到生态环境修复,由过去的春季造林到如今的一年四季全季造林,从过去的戈壁滩、乱石滩、污水坑,到现在山清水秀、景色优美的城市后花园,甘州区仅用了几年时间。

  面对常年干旱缺水、风沙肆虐的砂石滩,没土怎么栽?水从哪里来?栽什么树适合?甘州区官方于2019年经过多次论证规划,因地制宜利用砂石料坑和靠近黑河的地理优势,通过栽植万亩常青林基地,谋划起一盘砂石料坑里“靠坑吃坑,靠水吃水”的“大棋”。

  此后,甘州区采取“改地适树”方案,利用水、土、苗梯次推进的作业方式推进绿化工程,还创新性地开启了春天、秋天、冬天栽树,夏天养护配套管网的四季造林新模式。

图为甘州区砂石滩景象拼图,曾经(下)和现在(上)。 杨艳敏 摄

图为甘州区砂石滩景象拼图,曾经(下)和现在(上)。 杨艳敏 摄

  甘州区“变废为宝”让绿色成“发展底色”

  近年来,甘州区还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并推行林长制,组建成立黑河林场,加速推进6万亩城市森林公园、北郊湿地修复治理、城市水生态修复治理和20万亩国家储备林、10万亩元宝枫基地、2万亩祁连山浅山区高原储备林等重点项目,近三年完成国土绿化面积52万亩,全区绿化覆盖率达20.8%,建成城市生态公园64个。

  甘平公路作为连接蒙、甘、青三省份的重要省级通道及甘州区打造的旅游大通道,对于带动区域经济和旅游具有重要的交通战略意义。然而,道路两侧除了荒山就是乱石滩,生态环境极度脆弱,更与紧邻的国家4A级景区平山湖大峡谷格格不入。

  甘州区规划实施20万亩元宝枫国家储备林项目,计划分5期打造国家级种植示范基地、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大观园生态文化旅游综合体。

  为解决水资源匮乏难题,甘州区利用张掖市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14万吨污水的有利条件,变废为宝,投资1.38亿元实施污水处理厂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该项目自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水渠出口处取水,利用现有污水处理厂送往火电厂的中水输水管,通过敷设中水输水管、配建提升泵,利用现有的挖土坑串联改建六个蓄水池,用来收集处理后的中水和洪水,灌溉元宝枫林地,并将余水排入平易河用于河道补水,保证水流顺畅。同时,将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泥当做林田的有机肥,走出了一条集约、节约用水用地,资源化循环利用的好路子。

  张掖市常委、甘州区委书记葛永宏表示,打造元宝枫国家储备林基地,不仅可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变废为宝实现污水资源循环化利用,打造甘平公路最美景观带,还能带来可观的循环经济效应,经过碳汇交易推动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刚来栽树时只想打退堂鼓,石头滩上怎么能栽活树,谁知道一干就是几年,在这里植树平时一天能挣150元,植树高峰期一天180元,一年收入7万元,在家门口打工,不仅能种地,还有可观的收入。如今荒滩变绿了,我们的口袋也越来越鼓了。”乌江镇谢家湾村村民陈富荣不仅是植树造林的见证者,也是受益者,看到郁郁葱葱的林区,心里满满自豪感。(完)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