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精细化不让老年人掉队

2020
08-25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社会治理精细化不让老年人掉队

  对话人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商务部电子商务专家组成员 阿拉木斯

  《法治日报》记者 赵 丽

 

  《法治日报》实习生 李柕红

  数字鸿沟日益凸显

  老年群体难以适应

  记者:近日,“老人无健康码乘地铁受阻”的视频引起公众热议。疫情防控期间,大数据为联防联控、科学防治提供有效帮助,健康码成为居民出行新“身份证”,但部分老年人由于使用非智能手机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导致疫期生活受到影响,数字鸿沟现象日益凸显。

  阿拉木斯:健康码作为是一种健康标识,其界面简单,但是背后蕴涵个人行程等重要信息,同时具有动态实时更新的特点,这是政府相关部门采取的一种降低风险和便于治理的有效措施,为疫情防控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这种纯电子的健康码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了新的数字鸿沟。

  记者:数字鸿沟已不仅仅是家事,是否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阿拉木斯:我国从2000年开始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之后老龄化速度加快。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测算,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约有1.8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3%。我国的互联网也恰恰是在这20年里迅速发展。考量到上述因素,数字鸿沟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亟须重视和解决。

  记者:《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但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6.7%。而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到2019年底,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约为18.1%。从这两项数据推算,有上亿老年人没能及时搭上信息化快车。老年人被“数字化生活”边缘化是否也是数字经济的一大损失?

  阿拉木斯:在疫情影响下,这种数字能力差距体现最明显的地方其实是在网络购物、线上支付、网上付费学习等电子商务部分。疫情暴发后,为了减少出门和面对面接触,转向电子商务购买生活必需品的互联网用户数量空前增长。

  根据eMarketer最新发布的2020年电商报告,全球主要地区2020年电子商务增长率都在15%以上,中东欧地区甚至达到了21.5%。中国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也是世界渗透率最高的电子商务市场。中国的电子商务在零售中占比巨大,以至于宏观经济压力会直接影响电子商务的表现。预计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增速将大幅放缓,2019年增长25.9%,但今年预期将只增长16.0%。预计中国买家今年将创造2.090万亿美元的电子商务销售额,占全球总额的53.4%。2020年,中国88.3%的互联网用户将参与电子商务,零售总额的41.2%将实现数字化。

  然而,在这些数据中却少见老年人的身影。老年人被“数字化生活”边缘化,已经成为数字经济的一大损失。相关企业未来会考虑开发面对老年人的相关产品和服务,未来的老年人也就是现在的青少中年人应该会更适应“数字化生活”。

  传统渠道依然保留

  共同努力消除障碍

  记者:老人因没有健康码出行受阻,表面上看是技术问题,实则是社会治理精细化的问题。比如,社会如何善待数字化时代的“弱势群体”,科技进步如何兼顾社会温度。

  弥合数字鸿沟,既需要代际支持,也需要社会共同努力。为老年人“数字扫盲”,不仅要靠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培训和辅导,还要靠有关部门和企业推动技术进步,消除老年人“触网”障碍。而在技术尚不能完全满足要求时,是否也需要考虑保留一定比例的传统渠道?

  阿拉木斯:老人因没有健康码出行受阻确实是该城市治理精细化的问题,但不可一概而论,因为疫情防控期间大部分城市县城均设置人工检测通道,老年人出行只需要测量体温和登记身份证即可。

  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传统渠道依然是被保留的。如医院有人工挂号窗口,自助挂号机旁边有志愿者负责引导和帮忙、购买车票和门票等均设置了人工窗口。尽管全程电子化效率更高,但是保留这类传统渠道一定是有必要的,未来也将会一直保留下去,这对于消除数字鸿沟带来的影响、保护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平是很有帮助的。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仅仅保留传统的交易支付通道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互联网企业、老年人以及老年人所在家庭成员共同努力,这样才能实现数字社会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