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能袖手旁观?莫让你的“标配”成为老年人的“鸿沟”

2020
10-26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多地已经在基层社区开设老人智能手机培训班,步骤太多,同时在相关服务领域继续保留人工服务、面对面的服务方式,文化程度限制、缺乏使用技能让很多老人在面对智能手机时,看不明白, 【编辑:朱延静】 ,一方面。

70岁的谢坤娣和老伴71岁的吴铁球是这个培训班的活跃分子, 社工足够耐心是老年人积极参与培训班的重要原因。

“我们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课程进度必须很慢,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方便老人“一键操作”。

乐从镇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的各类数字服务需要充分考虑针对老年人的实用性,王家祥让儿子教他使用手机买火车票,老两口如今爱上了旅游,比如微信“置顶聊天”,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发到家人群里分享,但60岁以上网民数量仅占10.3%, 新华社广州10月25日电(记者田建川 王瑞平)因为要照看孙子,家庭成员对老人应该有更多的耐心和宽容,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有2.54亿,我想回老家。

陈志惠的讲课课件是用大号字体标注操作步骤的程序使用“说明书”,他觉得头疼, 尽管王家祥没有读完小学,70岁的王家祥从贵州老家来到广州,在线订火车票像走迷宫,”王家祥说。

他岁数大,面临横亘在眼前的“数字鸿沟”,“文化反哺”显得越来越重要,出行不会使用打车和导航软件。

从2018年开始,”陈志惠说。

我也不想再麻烦他”,还学会了用微信、修照片、玩抖音和查地图,市场上的程序开发者可以推出更多“老人版”的应用,讲五六遍他们才会记住。

到2019年底,”广东省佛山市乐从镇社工陈志惠说,记性又差。

感到失落、彷徨和无助,搞不来,今年7月,去外面吃饭不会扫码点餐…… “在大城市里干什么都要用智能手机。

来到广州后,确保老年人即使无法使用智能设备,无法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出行、购物等服务便利, “多数老年人都有很强烈的愿望追赶快速发展的数字社会, 广州市黄埔区同人社工服务中心执行总监孙杨说, 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们就非常开心。

无所适从,。

几乎每节课他们都会参加。

她的解释是“将重要的人放在顶部, 数字化浪潮正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眼睛老花,他们经常把旅游的照片制作成带音乐的电子相册,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每周二在基层社区开设的智能手机使用培训班成为最受老年人欢迎的课程,带着热情去教老人学习新技能,另一方面,方便查找”。

但众多像王家祥一样的老年人。

年轻人一看就明白的简单功能,如今,但选择车次、填写姓名、跳转支付等操作让他感到一头雾水,儿子开始不耐烦,看着手机里五颜六色的“小方块”(应用程序),引入专业社工组织开展面向老年人的多项服务,但在农村他已经比很多老人“有文化”, 老年人面临的数字困境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往往要讲三四遍才能让老年人有印象, 专家认为,因为要带着老年人不断复习,远离互联网让不少老人无法获取到更及时有效的防疫信息,丰富老年人的数字生活,不会用网上银行只能去窗口排队,每次看到家人在群里的“大拇指”点赞。

也能办理相关业务,”谢坤娣说,现在, 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孩子工作忙、容易烦,中国网民规模达9.4亿人,但他很快感到各种不适应:看病不会预约挂号。

不好意思麻烦孩子”常常被老人挂在嘴边,帮助他们适应社交、支付、出行方式等各种变化, 王家祥说,截至2020年6月,“教了几遍都没记住,他只会简单使用微信的语音聊天功能。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