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台州8月30日电(范宇斌 葛铭锐 邵青青)“捐献血样4年后终于得到配对成功的消息,注射了5天动员剂,采集了5个小时,终于完成捐献,我的血液可以让另一个人重获健康,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红十字志愿者、黄岩区红十字应急救援队队员王海斌用“奇妙”评价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过程。
记者30日从台州市黄岩区红十字会获悉,王海斌近日在浙江省中医院成功捐献了27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浊液,这些“生命种子”为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点燃了生的希望,王海斌也成为台州市黄岩区第16例、浙江省第71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王海斌捐献造血干细胞 邵青青 摄
今年39岁的王海斌就职于黄岩区一家模具厂,工作之余,王海斌对参加公益活动和无偿献血活动同样富有热情。
2017年9月,王海斌在黄岩区红十字会组织的造血干细胞宣传采样动员活动中主动填写志愿书,并捐献了自己的血样,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今年6月,王海斌接到配对成功的通知,他当即答应进行捐献。“人海茫茫,能配对成功就是缘分,当然要施以援手。”
王海斌捐献造血干细胞 邵青青 摄
王海斌了解到,如今用外周血采集的方法采集造血干细胞,不用抽骨髓,和平时献血小板的过程相似,因此在安全性方面无需担心。自己家里人听说这件事,认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救人一命,也都非常支持他。
捐献造血干细胞要提前注射动员剂,每天早晚各注射1针,连续打5天,目的是把骨髓里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来,从而实现在静脉血中提取造血干细胞。
近日,浙江省中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医生将两个连接着血细胞分离器的针管分别插入王海斌的左、右胳膊。血液从一个胳膊里抽出后,经机器分离、采集造血干细胞,随后通过另一个胳膊的针管回输到王海斌体内。
历时5小时,27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浊液采集完毕,并由第三方公司立即送往患者所在医院。因为捐献过程中需要长久保持一个姿势不动,王海斌的手臂难免有些酸胀,但他没有喊过一声累。
王海斌说,自己是红十字志愿者、红十字应急救援队队员,也是党员,捐献造血干细胞和平时参加志愿服务、应急救援一样,都是本着“能帮忙就帮忙”的态度,用行动尽到党员应尽的责任。
“浙江省启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20年间,捐献数量从以往的‘10年捐献百例’发展到如今的‘年捐献超百例’,这背后是时间与生命的赛跑。”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黄慧远说,713例捐献,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生的希望,捐献者拯救的是一个生命,更是一个家庭。
王海斌成为浙江第71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邵青青 摄
“黄岩区目前已有1000余人成为中华骨髓库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且志愿者队伍每年增加100人左右。”黄岩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赵展说。
据赵展介绍,造血干细胞的配型概率很低,只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分之一,所以造血干细胞捐献资料库的库容量越大,患者找到相合供者的机会就越多,“生机”就越大,“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行列中来”。
据悉,截至2021年7月31日,中华骨髓库库容(人份)达2956580,捐献造血干细胞例数达11748。(完)